借刀杀人
敌已明,友未定,引友杀敌。不自出力,以《损》推演。
解释
这段文字解释的是“借刀杀人”这一计策。其核心在于利用他人之力来消灭敌人,而自己不必直接出手。具体来说,当敌人的身份已经明确,而盟友的态度尚未确定时,可以通过引导盟友去对付敌人,从而避免自己消耗力量。这一策略的运用基于《易经》中的《损》卦,即通过减少自己的损失来达到目的。
经典案例:
战国时期,齐国借刀杀孟尝君
齐国相国田忌与孟尝君(田文)有矛盾,齐王也对孟尝君有所忌惮。田忌便利用魏国对孟尝君的敌意,暗中挑拨魏国攻打孟尝君的封地。最终,孟尝君被迫逃亡,齐国借魏国之手削弱了孟尝君的势力。三国时期,曹操借刀杀吕布
曹操与吕布交战多次,难以直接取胜。曹操利用吕布与刘备的矛盾,联合刘备共同对付吕布。最终,吕布被刘备俘虏并交给曹操,曹操借刘备之手除掉了吕布。明朝时期,朱元璋借刀杀陈友谅
朱元璋在与陈友谅争霸时,利用陈友谅与张士诚的矛盾,挑拨双方互相攻击。朱元璋坐山观虎斗,待陈友谅与张士诚两败俱伤后,再出兵一举歼灭陈友谅,从而巩固了自己的地位。
这些案例都体现了“借刀杀人”的核心思想,即通过引导他人对付敌人,从而减少自己的损失并达到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