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尸还魂
有用者,不可借;不能用者,求借。借不能用者而用之。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

解释

该计策的核心思想是利用看似无用或已失去价值的事物,来达到自己的目的。具体来说,当某些人或事物看似无用、已被抛弃或处于弱势时,恰恰可以利用它们来隐藏自己的真实意图,借机东山再起或实现战略目标。关键在于,主动去寻求和利用那些看似无用的资源,而不是依赖那些本身就有价值或强势的事物。

经典案例:

  1. 刘备借荆州
    东汉末年,刘备在赤壁之战后实力薄弱,急需一块根据地。他利用刘表之子刘琮的无能,以“借”的名义占据了荆州。表面上,刘备是“借”荆州暂住,实际上他借此发展势力,最终奠定了蜀汉的基础。这正是“借尸还魂”的典型运用,借助一个看似无用的名义,实现自己的战略目标。

  2. 赵匡胤陈桥兵变
    五代十国时期,后周皇帝柴荣去世后,其子年幼,朝政不稳。赵匡胤利用军队对幼主的不满,以“黄袍加身”的方式,借幼主的名义发动兵变,建立宋朝。他借助一个看似无用的幼主,实现了改朝换代的目的。

  3. 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
    东汉末年,汉献帝被董卓挟持,后流落在外,看似无用的傀儡皇帝。曹操却将汉献帝迎到许都,借其名义号令诸侯,为自己的政治和军事行动提供合法性。这是典型的“借尸还魂”,利用一个看似无用的皇帝,增强自己的权威。

  4. 朱元璋借红巾军起家
    元朝末年,红巾军起义声势浩大,但内部混乱,缺乏统一领导。朱元璋加入红巾军后,借助红巾军的旗号发展自己的势力,最终推翻元朝,建立明朝。他利用红巾军的名义,实现了自己的崛起。

这些案例都体现了“借尸还魂”的精髓:借助看似无用或弱势的事物,隐藏真实意图,最终实现自己的战略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