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渡陈仓
示之以动,利其静而有主,“益动而巽”。
解释
这段文字的意思是:通过表面上的行动来迷惑敌人,让敌人误以为我方的主攻方向是某个地方,从而吸引其注意力并使其固守不动。与此同时,我方则暗中从另一个方向采取行动,出其不意地达成目标。这种策略的核心在于“示之以动”,即通过假象制造混乱,而“益动而巽”则强调行动要灵活、隐蔽,像风一样无孔不入。
经典案例:
楚汉争霸:韩信暗渡陈仓
这是“暗渡陈仓”这一计策的起源。楚汉相争时期,刘邦被项羽封为汉王,驻守汉中。为了夺取关中,韩信表面上派兵修复栈道,制造出要从栈道进攻关中的假象,吸引了项羽的注意力。实际上,韩信却率领主力从陈仓小道秘密进军,出其不意地攻占了关中,为刘邦统一天下奠定了基础。三国时期:诸葛亮北伐
诸葛亮北伐时,多次采用“暗渡陈仓”的策略。例如,他在表面上大张旗鼓地进攻祁山,吸引魏军的注意力,同时暗中派兵从其他方向突袭,试图打乱魏军的部署。虽然最终未能完全成功,但这种策略在局部战役中取得了显著效果。宋金战争:岳飞北伐
岳飞在抗金战争中,也曾运用类似策略。他表面上集中兵力攻打某一据点,吸引金军主力,同时派精锐部队从侧翼或后方突袭,打乱金军的阵脚。这种灵活的战术使得岳飞多次取得胜利,成为抗金战争中的关键人物。明朝抗倭:戚继光用兵
戚继光在抗击倭寇时,也善于使用“暗渡陈仓”的策略。他表面上在某一地区布置重兵,吸引倭寇的注意力,同时派精锐部队从海上或陆路迂回包抄,出其不意地歼灭敌人。这种战术帮助戚继光多次取得对倭寇的胜利。
这些案例都体现了“暗渡陈仓”的核心思想:通过制造假象迷惑敌人,同时从另一个方向采取隐秘行动,达到出其不意、攻其不备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