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城计
虚者虚之,疑中生疑。刚柔之际,奇而复奇。

解释

这段文字解释的是“空城计”的核心思想。所谓“虚者虚之”,指的是在面对强敌时,故意展示出空虚、毫无防备的状态,让敌人产生疑惑,不敢轻举妄动。“疑中生疑”进一步强调,敌人因为看到这种反常的现象,会产生更多的怀疑和不确定,从而不敢贸然进攻。“刚柔之际”指的是在刚强与柔弱之间找到平衡,既不过于强硬,也不过于示弱,而是通过巧妙的策略迷惑敌人。“奇而复奇”则说明这种计策的巧妙和出人意料,通过非常规的手段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历史上,中国有几个经典的空城计案例:

  1. 诸葛亮空城计:三国时期,诸葛亮在西城面对司马懿大军时,城内兵力空虚。诸葛亮却大开城门,自己在城楼上抚琴,表现出镇定自若的样子。司马懿见状,怀疑城内有埋伏,不敢贸然进攻,最终退兵。

  2. 檀道济唱筹量沙:南朝宋时期,檀道济在与北魏军队对峙时,军中粮草匮乏。他命人在夜间用沙子冒充粮食,堆成粮垛,并让士兵高声唱筹(计数),制造出粮草充足的假象。北魏军队见状,误以为宋军粮草充足,不敢轻易进攻,最终退兵。

  3. 李广空营计:西汉时期,李广在与匈奴作战时,面对匈奴大军的追击,他命令士兵在营中点燃大量火把,制造出军营中兵力充足的假象。匈奴军队见状,怀疑汉军有埋伏,不敢进攻,最终退兵。

这些案例都体现了“空城计”的精髓,即通过展示空虚或制造假象,迷惑敌人,使其不敢轻举妄动,从而达到以弱胜强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