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方下·诊溪毒证第十六
江东江南诸溪,源间有虫,名短狐溪毒,亦名射工,其虫无目,而利耳能听,在山源溪水中闻人声,便以口中毒射人,故谓射工也。其虫小毒轻者及相逐者,射着人影者,皆不即作疮,先病寒热,身不喜冷,体强筋急,头痛目疼,张口欠咳嗽,呼吸闷乱,朝旦少苏醒,晡夕辄复寒热。或似伤寒发石散动,亦如中尸便不能语,病候如此,自非其土地人不常数行山水中,不知其证,便谓是伤寒发石散动,作治乖僻毒盛发疮,复疑是瘭疽,乃至吐下去血。
复恐?##
白话文翻译:
在江东和江南的许多溪流源头之间,有一种名为“短狐溪毒”的虫子,也叫作“射工”。这种虫子没有眼睛,但耳朵非常灵敏,能够听到声音。当它在山间溪水中听到人的声音时,就会用口中的毒液射向人,因此被称为“射工”。这种虫子的毒性有轻有重,如果毒液射中人的影子,或者虫子追逐人时射中,都不会立即形成疮口,而是先让人感到寒热交替,身体不喜欢冷,身体僵硬,筋脉紧张,头痛眼疼,张口打哈欠,咳嗽,呼吸不畅,早晨稍微清醒一些,傍晚又开始寒热交替。这种症状类似于伤寒或服用石散后的反应,也像中了尸毒后无法说话。这种病状非常特殊,如果不是当地人经常在山水中活动,很难知道这种病症,往往会误认为是伤寒或服用石散后的反应,从而采取错误的治疗方法。如果毒液毒性较强,可能会引发疮口,甚至被误认为是瘭疽,导致呕吐、腹泻甚至出血。
解释:
这段文字描述了古代江东和江南地区一种名为“短狐溪毒”或“射工”的虫子,以及它所引发的病症。这种虫子虽然没有眼睛,但听觉非常灵敏,能够在溪水中听到人的声音,并用口中的毒液射向人。被射中后,人不会立即出现疮口,而是先表现出寒热交替、身体僵硬、头痛眼疼等症状。这些症状与伤寒或服用石散后的反应相似,因此容易被误诊。如果毒液毒性较强,可能会引发疮口,甚至被误认为是瘭疽,导致严重的呕吐、腹泻和出血。
这段文字反映了古代医学对某些特殊病症的认识和诊断困难,同时也提醒人们在特定地理环境中活动时要注意防范这种虫子的侵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