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性·道林养性第二
真人曰∶虽常服饵而不知养性之术,亦难以长生也。养性之道,常欲小劳,但莫大疲及强所不能堪耳。且流水不腐,户枢不蠹,以其运动故也。养性之道,莫久行久立,久坐久卧,久视久听。盖以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立伤骨,久坐伤肉,久行伤筋也。仍莫强食,莫强酒,莫强举重,莫忧思,莫大怒,莫悲愁,莫大惧,莫跳踉,莫多言,莫大笑。勿汲汲于所欲,勿 怀忿恨,皆损寿命。若能不犯者,则得长生也。故善摄生者,常少思少念,少欲少事,少语少笑,少愁少乐,少喜少怒,少好少恶,行此十二少者,养性之都契也。多思则神殆,多念则志散,多欲则志昏,多事则形劳,多语则气乏,多笑则脏伤,多愁则心慑,多乐则意溢,多喜则忘错昏乱,多怒则百脉不定,多好则专迷不理,多恶则憔悴无欢。此十二多不除,则营卫失度,血气妄行,丧生之本也。唯无多无少者,得几于道矣。是知勿外缘者,真人初学之法也。若能如此者,可居瘟疫之中无忧疑矣。既屏外缘,会须守五神(肝、心、脾、肺、肾),从四正(言、行、坐、立)。言最不得浮思妄想,心念欲事,恶邪大起。故孔子曰∶思无邪。尝习黄帝内视法,存想思念,令见五脏如悬磬,五色了了分明勿辍也。仍于每旦初起面向午,展两手于膝上,心眼观气,上入顶下达涌泉,旦旦如此,名曰迎气。常以鼻引气,口吐气,小微吐之,不得开口,复欲得出气少,入气多。每欲食,送气入腹,每欲食气为主人也。
凡心有所爱,不用深爱,心有所憎,不用深憎,并皆损性伤神,亦不可用深赞,亦不可用深毁,常须运心于物平等,如觉偏颇,寻改正之。居贫勿谓常贫,居富勿谓常富,居贫富之中,常须守道,勿以贫富易志改性,识达道理,似不能言。有大功德,勿自矜伐。美药勿离手,善言勿离口,乱想勿经心,常以深心至诚,恭敬于物。慎勿诈善,以悦于人。终身为善,为人所嫌。勿得起恨,事君尽礼。人以为谄,当以道自平其心,道之所在,其德不孤。
勿言行善不得善报,以自怨仇。居处勿令心有不足,若有不足,则自抑之。勿令得起,人知止足。天遗其禄,所至之处,勿得多求,多求则心自疲而志苦,若夫人之所以多病,当由不能养性。平康之日,谓言常然,纵情恣欲,心所欲得,则便为之,不拘禁忌,欺罔幽明,无所不作,自言适性,不知过后一一皆为病本,及两手摸空,白汗流出,口唱皇天,无所逮及,皆以生平粗心不能自察,一致于此。但能少时内省身心,则自知见行之中皆长诸 ,将知四百四病,身手自造,本非由天。及一朝病发,和缓不救,方更诽谤医药无效,神仙无灵。故有智之人,爱惜性命者,当自思念,深生耻愧,戒勒身心,常修善事也。
至于居处,不得绮糜华丽,令人贪婪无厌,乃患害之源。但令雅素净洁,无风雨暑湿为佳。衣服器械,勿用珍玉金宝,增长过失,使人烦恼根深。厨膳勿使脯肉丰盈,当令俭约为佳。然后行作鹅王步,语作含钟声,眠作狮子卧(右 胁着地,坐脚也),每日自咏歌云,美食须熟嚼,生食不粗吞,问我居止处,大宅总林村。胎息守五脏,气至骨成仙。又歌曰∶日食三个毒,不嚼而自消。锦绣为五脏,身着粪扫袍。
修心既平,又须慎言语。凡言语诵读常想声在气海中(脐下也)。每日初入后,勿言语诵读,宁待平旦也。旦起当专言善事,不当先计较钱财。又食上不得语,语而食者,常患胸背痛。亦不用寝卧多言笑,寝不得语言者,言五脏如钟磬,不悬则不可发声。行不得语,若欲语须住脚乃语,行语则令人失气。冬至日,只可语不可言。自言曰言,答人曰语。言有人来问,不可不答,自不可发言也,仍勿触冷开口大语为佳。
言语既慎,仍节饮食。是以善养性者,先饥而食,先渴而饮。食欲数而少,不欲顿而多,则难消也。当欲令如饱中饥,饥中饱耳。盖饱则伤肺,饥则伤气,咸则伤筋,酸则伤骨,故每学淡食,食当熟嚼,使米脂入腹,勿使酒脂入肠。人之当食,须去烦恼(暴数为烦,侵触为恼)。如食五味必不得暴嗔,多令神气惊,夜梦飞扬。每食不用重肉,喜生百病,常须少食肉,多食饭及少菹菜,并勿食生菜、生米、小豆、陈臭之物。勿饮浊酒、食面,使塞气孔。勿食生肉伤胃,一切肉须煮烂停冷食之,食毕当漱口数过,令人牙齿不败口香。热食讫,以冷酢浆漱口者,令人口气常臭,作 齿病。又诸热食咸物后,不得饮冷酢浆水,喜失声成尸咽。凡热食汗出,勿当风,发痉头痛,令人目涩多睡。每食讫,以手摩面及腹,令津液通流。食毕当行步踌躇,计使中数里来,行毕使人以粉摩腹上数百遍,则食易消,大益人,令人能饮食无百病,然后有所修为为快也。饱食即卧,乃生百病,不消成积聚。饱食仰卧成气痞,作头风。触寒来者,寒未解食热,成刺风。人不得夜食,又云夜勿过醉饱。食勿精思。
为劳苦事,有损余,虚损人,常须日在巳时食讫,则不须饮酒,终身无干呕。勿食父母本命所属肉,令人命不长。勿食自己本命所属肉,令人魂魄飞扬。勿食一切脑,大损人。茅屋漏水堕诸脯肉上,食之成瘕病。暴肉作脯不肯干者。食之害人。祭神肉无故自动,食之害人。
饮食上蜂行住,食之必有毒,害人。腹内有宿病勿食鲮鲤鱼肉,害人。湿食及酒浆临上看视不见人物影者,勿食之,成卒注。若已食腹胀者,急以药下之。每十日一食葵,葵滑,所以通五脏壅气,又是菜之主,不用合心食之。又饮酒不欲使多,多则速吐之为佳,勿令至醉,即终身百病不除。久饮酒者,腐烂肠胃,渍髓蒸筋,伤神损寿。醉不可以当风,向阳令人发狂,又不可当风卧,不可令人扇凉,皆得病也。醉不可露卧及卧黍穣中,发癞疮。醉不可强食,或发痈疽,或发喑,或生疮。醉饱不可以走车马及跳踯。醉不可以接房,醉饱交接,小者面 咳嗽,大者伤绝脏脉损命。凡人饥欲坐小便,饱则立小便,慎之无病。又忍尿不便,膝冷成痹,忍大便不出,成气痔。小便勿努,令两足及膝冷。大便不用呼气及强努,令人腰痛目涩,宜任之佳。凡遇山水坞中出泉者,不可久居,常食作瘿病。又深阴地冷水不可饮,必作 疟。
饮食以调,时慎脱着。湿衣及汗衣皆不可久着,令人发疮及风瘙。大汗能易衣佳,不易者急寒霍乱,食不消头痛。
脱着既时,须调寝处。凡人卧,春夏向东,秋冬向西,头勿北卧,及墙北亦勿安床。凡欲睡,勿歌咏,不祥起。上床坐先脱左足,卧勿当舍脊下。卧讫勿留烛灯,令人魂魄及六神不安,多愁怨。人头边勿安火炉,日久引火气,头重目赤睛及鼻干。夜卧当耳勿有孔,吹入即耳聋。夏不用露面卧,令人面皮浓,善成癣,或作面风。冬夜勿覆头,得长寿。凡人眠,勿以脚悬踏高处,久成肾水及损房。足冷勿顺墙卧,风吹入人,发癫及体重。人卧勿KT床悬脚,闭口,口开即失气,且邪恶从口入,久而成消渴及失血色。屈膝侧卧,益人气力。胜正偃卧,按孔子不尸卧,故曰∶睡不厌蹙,觉不厌舒。凡人舒睡,则有鬼痛魔邪。凡眠先卧心后卧眼,人卧近前急唤。夜梦恶不须说,旦以水面东方 之,咒曰∶恶梦着草木,好梦成宝玉。即无咎矣。
又梦之善恶并勿说为吉。
衣食寝处皆适,能顺时气者,始尽养生之道。故善摄生者,无犯日月之忌,毋失岁时之和。一日之忌,暮无饱食,一月之忌晦无大醉,一岁之忌暮无远行,终身之忌暮无燃烛行房。
暮凡气冬至起于涌泉,十一月至膝,十二月至股,正月至腰,名三阳成。二月至膊,三月至项,四月至顶。纯阳用事,阴亦仿此。故四月、十月不得入房,避阴阳纯用事之月也。每冬至日于北壁下浓铺草而卧,云受元气。每八月一日以后,即微火暖足,勿令下冷无生意,常欲使气在下,不欲泄于上。春冻未泮,衣欲下浓上薄,养阳收阴,继世长生。养阴收阳,祸至灭门。故云∶冬时天地气闭,血气伏藏,人不可作劳出汗,发泄阳气,有损于人也。又云∶冬日冻脑,春秋脑足俱冻,此圣人之常法也。春欲晏卧早起,夏及秋侵夜乃卧早起,冬欲早卧晏起,皆益人。凡冬月忽有大热之时,夏月忽有大凉之时,皆勿受之。人有患天行时气者,皆由犯此也,即须调气息,使寒热平和,则免患也。每当腊日,勿歌舞,犯者必凶。

白话文翻译与解释

养性·道林养性第二

真人说:即使经常服用药物,但若不懂得养性的方法,也难以长生。养性的关键在于适度活动,但不要过度疲劳或勉强自己做无法承受的事情。就像流水不会腐臭,门轴不会生锈一样,因为它们经常在运动。养性的方法包括:不要长时间行走、站立、坐着、躺着、看东西或听声音。因为长时间看东西会伤血,长时间躺着会伤气,长时间站立会伤骨,长时间坐着会伤肉,长时间行走会伤筋。此外,不要勉强进食、饮酒、举重,不要过度忧虑、愤怒、悲伤、恐惧,不要跳跃、多言、大笑。不要过于追求欲望,不要心怀怨恨,这些都会损害寿命。如果能避免这些,就能长寿。因此,善于养生的人,通常少思少念,少欲少事,少语少笑,少愁少乐,少喜少怒,少好少恶,这十二少是养性的关键。多思则精神疲惫,多念则意志涣散,多欲则神志昏乱,多事则身体劳累,多语则气短,多笑则脏腑受损,多愁则心神不安,多乐则意乱,多喜则忘事昏乱,多怒则血脉紊乱,多好则沉迷不悟,多恶则憔悴无欢。这十二多若不消除,则气血失调,是丧生的根本。只有做到不多不少,才能接近道。因此,不向外求是真人初学的方法。若能如此,即使在瘟疫中也能无忧无虑。既然摒弃了外缘,就要守护五脏(肝、心、脾、肺、肾),遵循四正(言、行、坐、立)。言语中不要胡思乱想,心念不要被欲望驱使,邪恶念头不要兴起。孔子说:“思无邪。”应常习黄帝内视法,存想五脏如悬挂的磬,五色分明,不要中断。每天早晨面向南方,双手放在膝上,用心眼观气,从头顶到脚底,每天如此,称为迎气。常以鼻吸气,口呼气,微吐气,不要开口,呼气要少,吸气要多。每次进食时,送气入腹,以气为主。

心有所爱,不要深爱;心有所憎,不要深憎,这些都会损害性情和心神。也不可过度赞美或诋毁,常要保持心平气和,如觉偏颇,应及时改正。贫穷时不要认为会一直贫穷,富有时不要认为会一直富有,无论贫富,都要守道,不要因贫富改变志向。识达道理,不要多言。有大功德,不要自夸。良药不离手,善言不离口,乱想不萦心,常以深心至诚,恭敬对待事物。不要假装善良以取悦他人。终身为善,即使被人嫌弃,也不要心生怨恨。事君尽礼,即使被人认为谄媚,也要以道自平其心,道之所在,其德不孤。

不要认为行善不得善报而自怨自艾。居住环境不要让人心有不足,若有不足,应自我抑制,不要让它滋生。人应知足,天赐福禄,所到之处,不要多求,多求则心疲志苦。人之所以多病,往往是因为不能养性。平时健康时,以为可以放纵情欲,随心所欲,不拘禁忌,欺瞒神明,无所不为,自以为适性,却不知这些都会成为病根。等到病重时,两手摸空,汗流浃背,呼天唤地,已无法挽回,皆因平时粗心大意,不能自察,以致如此。若能时常反省身心,则自知言行中皆有病根,将知四百四病,皆是自身造成,并非天意。等到病发时,医生无法救治,才抱怨医药无效,神仙无灵。因此,有智慧、爱惜性命的人,应常自省,深生羞耻之心,戒勒身心,常修善事。

至于居住环境,不要过于奢华,以免贪婪无厌,成为患害之源。应保持朴素洁净,无风雨暑湿为佳。衣服器械,不要用珍玉金宝,以免增加过失,使人烦恼根深。饮食不要过于丰盛,应节俭为佳。然后行如鹅步,语如钟声,睡如狮子卧(右胁着地,坐脚),每日自咏歌云,美食须熟嚼,生食不粗吞,问我居止处,大宅总林村。胎息守五脏,气至骨成仙。又歌曰:日食三个毒,不嚼而自消。锦绣为五脏,身着粪扫袍。

修心既平,又须慎言语。凡言语诵读,常想声在气海中(脐下)。每日初入后,勿言语诵读,宁待平旦。旦起当专言善事,不当先计较钱财。又食上不得语,语而食者,常患胸背痛。亦不用寝卧多言笑,寝不得语言者,言五脏如钟磬,不悬则不可发声。行不得语,若欲语须住脚乃语,行语则令人失气。冬至日,只可语不可言。自言曰言,答人曰语。言有人来问,不可不答,自不可发言也,仍勿触冷开口大语为佳。

言语既慎,仍节饮食。是以善养性者,先饥而食,先渴而饮。食欲数而少,不欲顿而多,则难消也。当欲令如饱中饥,饥中饱耳。盖饱则伤肺,饥则伤气,咸则伤筋,酸则伤骨,故每学淡食,食当熟嚼,使米脂入腹,勿使酒脂入肠。人之当食,须去烦恼(暴数为烦,侵触为恼)。如食五味必不得暴嗔,多令神气惊,夜梦飞扬。每食不用重肉,喜生百病,常须少食肉,多食饭及少菹菜,并勿食生菜、生米、小豆、陈臭之物。勿饮浊酒、食面,使塞气孔。勿食生肉伤胃,一切肉须煮烂停冷食之,食毕当漱口数过,令人牙齿不败口香。热食讫,以冷酢浆漱口者,令人口气常臭,作齿病。又诸热食咸物后,不得饮冷酢浆水,喜失声成尸咽。凡热食汗出,勿当风,发痉头痛,令人目涩多睡。每食讫,以手摩面及腹,令津液通流。食毕当行步踌躇,计使中数里来,行毕使人以粉摩腹上数百遍,则食易消,大益人,令人能饮食无百病,然后有所修为为快也。饱食即卧,乃生百病,不消成积聚。饱食仰卧成气痞,作头风。触寒来者,寒未解食热,成刺风。人不得夜食,又云夜勿过醉饱。食勿精思。

为劳苦事,有损余,虚损人,常须日在巳时食讫,则不须饮酒,终身无干呕。勿食父母本命所属肉,令人命不长。勿食自己本命所属肉,令人魂魄飞扬。勿食一切脑,大损人。茅屋漏水堕诸脯肉上,食之成瘕病。暴肉作脯不肯干者。食之害人。祭神肉无故自动,食之害人。

饮食上蜂行住,食之必有毒,害人。腹内有宿病勿食鲮鲤鱼肉,害人。湿食及酒浆临上看视不见人物影者,勿食之,成卒注。若已食腹胀者,急以药下之。每十日一食葵,葵滑,所以通五脏壅气,又是菜之主,不用合心食之。又饮酒不欲使多,多则速吐之为佳,勿令至醉,即终身百病不除。久饮酒者,腐烂肠胃,渍髓蒸筋,伤神损寿。醉不可以当风,向阳令人发狂,又不可当风卧,不可令人扇凉,皆得病也。醉不可露卧及卧黍穣中,发癞疮。醉不可强食,或发痈疽,或发喑,或生疮。醉饱不可以走车马及跳踯。醉不可以接房,醉饱交接,小者面咳嗽,大者伤绝脏脉损命。凡人饥欲坐小便,饱则立小便,慎之无病。又忍尿不便,膝冷成痹,忍大便不出,成气痔。小便勿努,令两足及膝冷。大便不用呼气及强努,令人腰痛目涩,宜任之佳。凡遇山水坞中出泉者,不可久居,常食作瘿病。又深阴地冷水不可饮,必作疟。

饮食以调,时慎脱着。湿衣及汗衣皆不可久着,令人发疮及风瘙。大汗能易衣佳,不易者急寒霍乱,食不消头痛。

脱着既时,须调寝处。凡人卧,春夏向东,秋冬向西,头勿北卧,及墙北亦勿安床。凡欲睡,勿歌咏,不祥起。上床坐先脱左足,卧勿当舍脊下。卧讫勿留烛灯,令人魂魄及六神不安,多愁怨。人头边勿安火炉,日久引火气,头重目赤睛及鼻干。夜卧当耳勿有孔,吹入即耳聋。夏不用露面卧,令人面皮浓,善成癣,或作面风。冬夜勿覆头,得长寿。凡人眠,勿以脚悬踏高处,久成肾水及损房。足冷勿顺墙卧,风吹入人,发癫及体重。人卧勿KT床悬脚,闭口,口开即失气,且邪恶从口入,久而成消渴及失血色。屈膝侧卧,益人气力。胜正偃卧,按孔子不尸卧,故曰:睡不厌蹙,觉不厌舒。凡人舒睡,则有鬼痛魔邪。凡眠先卧心后卧眼,人卧近前急唤。夜梦恶不须说,旦以水面东方之,咒曰:恶梦着草木,好梦成宝玉。即无咎矣。

又梦之善恶并勿说为吉。

衣食寝处皆适,能顺时气者,始尽养生之道。故善摄生者,无犯日月之忌,毋失岁时之和。一日之忌,暮无饱食,一月之忌晦无大醉,一岁之忌暮无远行,终身之忌暮无燃烛行房。

暮凡气冬至起于涌泉,十一月至膝,十二月至股,正月至腰,名三阳成。二月至膊,三月至项,四月至顶。纯阳用事,阴亦仿此。故四月、十月不得入房,避阴阳纯用事之月也。每冬至日于北壁下浓铺草而卧,云受元气。每八月一日以后,即微火暖足,勿令下冷无生意,常欲使气在下,不欲泄于上。春冻未泮,衣欲下浓上薄,养阳收阴,继世长生。养阴收阳,祸至灭门。故云:冬时天地气闭,血气伏藏,人不可作劳出汗,发泄阳气,有损于人也。又云:冬日冻脑,春秋脑足俱冻,此圣人之常法也。春欲晏卧早起,夏及秋侵夜乃卧早起,冬欲早卧晏起,皆益人。凡冬月忽有大热之时,夏月忽有大凉之时,皆勿受之。人有患天行时气者,皆由犯此也,即须调气息,使寒热平和,则免患也。每当腊日,勿歌舞,犯者必凶。

解释

这段内容主要讲述了养生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强调了适度活动、节制饮食、慎言慎行、保持心态平和的重要性。具体包括:

  1. 适度活动:不要过度疲劳或勉强自己做无法承受的事情,保持适度运动。
  2. 节制饮食:饮食要适量,不要暴饮暴食,避免生冷、油腻、辛辣等食物。
  3. 慎言慎行:言语要谨慎,不要多言多笑,保持心态平和。
  4. 保持心态平和:少思少念,少欲少事,少语少笑,少愁少乐,少喜少怒,少好少恶。
  5. 居住环境:保持朴素洁净,避免奢华,注意饮食起居的卫生。
  6. 睡眠:注意睡眠姿势和环境,避免不良习惯。
  7. 顺应时气:根据季节变化调整起居饮食,避免极端天气对身体的影响。

这些养生原则和方法,旨在通过调整生活方式和心态,达到身心健康、延年益寿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