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肠腑方·九虫第七
  (论三首 方四十五首)
论曰∶人腹中有尸虫,此物与人俱生,而为人大害。尸虫之形状似大马尾,或如薄筋,根据脾而居,乃有头尾,皆长三寸。又有九虫,一曰伏虫,长四分。二曰蛔虫,长一尺。三曰白虫,长一寸。四曰肉虫,状如烂杏。五曰肺虫,状如蚕。六曰胃虫,状如虾蟆。七曰弱虫,状如瓜瓣。八曰赤虫,状如生肉。九曰蛲虫,至细微,形如菜虫状。伏虫,则群虫之主也。
蛔虫贯心则杀人。白虫相生,子孙转多,其母转大,长至四五丈,亦能杀人。肉虫令人烦满。
肺虫令人咳嗽。胃虫令人呕吐,胃逆喜哕。弱虫又名膈虫,令人多唾。赤虫令人肠鸣。蛲虫居胴肠之间,多则为痔,剧则为癞。因人疮痍,即生诸痈、疽、癣、 、 、疥、龋,虫无所不为,人亦不必尽有,有亦不必尽多。或偏有,或偏无,类妇人常多,其虫凶恶,人之极患也。常以白筵草沐浴佳,根叶皆可用,既是香草,且是尸虫所畏也。
论曰∶凡欲服补药及治诸病,皆须去诸虫,并痰饮宿 醒醒除尽,方可服补药,不尔,必不得药力。

治肝劳生长虫,在肝为病恐畏不安眼中赤方∶

蜡 吴茱萸东行根皮(各二两) 干漆(四两) 鸡子(五枚去黄) 粳米粉(半斤)
上五味捣吴茱萸皮为末和药,铜器中煎可丸,如小豆大,宿勿食,平旦饮服一百丸,小儿服五十丸,虫当烂出。(《集验方》无吴萸根,名鸡子丸。)

治心劳热伤,心有长虫名曰蛊长一尺,贯心为病方∶

雷丸 橘皮 桃仁(一作桃皮) 石蚕(各五分) 野狼牙(六分) 贯众(二枚) 僵蚕(三七枚)
上十二味为末,蜜丸如梧子大,空腹饮或酒下七丸,加至二七丸,日二服。(一方无石蚕。

治脾劳热,有白虫在脾中为病,令人好呕下虫方∶

大麻子(八升) 东引吴茱萸根(一尺大者) 橘皮(二两)
上三味 咀,以水煎,临时量服,凡合,禁声勿语道作药,虫当闻便不下,切忌之。

治肺劳热生虫,在肺为病方∶

野狼牙(三两) 东行吴茱萸根白皮(五合) 东行桑根白皮(切一升)
上三味 咀,以酒七升,煮取一升,平旦顿服之。

治肾劳热,四肢肿急,蛲虫状如菜虫,在肾中为病方∶

芜荑 胡粉 槐皮(各一两) 干漆(二两) 贯众(三枚) 杏仁(四十枚) 吴萸(五十枚)
上七味治,下筛,平旦以井花水服方寸匕,加至一匕半,瘥止。

治蛲虫方∶

以好盐末二两,苦酒半升合铜器中,煮数沸,宿不食,空心顿服之。
又方 真珠(二两) 乱发(如鸡子大烧末。)
上二味治下筛,以苦酒调,旦起顿服之。(《肘后方》用治三虫)。

蘼芜丸治少小有蛔虫,结在腹中,数发腹痛,微下白汁,吐闷寒热,饮食不生肌皮,肉痿黄四肢不相胜举方∶

蘼芜 贯众 雷丸 山茱萸 天冬 野狼牙 (各八分) 芦 甘菊(各四分)
上八味为末,蜜丸如大豆,三岁饮服五丸,五岁以上以意加之,渐至十丸。加 芦六分名 芦丸,治老小及妇人等万病。腹内冷热不通,急满痛,胸膈坚满,手足烦热上气,不得饮食,身体气肿腰脚不遂,腹内状如水鸡鸣,女人月经不调,无所不治。

治蛔虫方∶

芦末以饮 和,服方寸匕不觉,加之。(《备急方》治蛲虫)。
  治热患有蛔虫懊恼方∶
芦(十分) 干漆 扁竹(各二分)
上三味治,下筛,米饮和一合服之。日三。

治蛔虫在胃中渐渐羸人方∶

干漆(《外台》作盐) 醇酒 白蜜(各一升)
上三味纳铜器中微火煎,令可丸如桃核一枚,温酒中,宿勿食,旦服之,虫必下。未下更服。(《外台》治蛲虫)。
又方 取楝实纳醇苦酒中浸再宿,用绵裹,纳谷道中入三寸,一日易之(《集验方》用治长
  治蛔虫攻心腹痛方∶
锉薏苡根三斤,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先食服之,虫即死出。
又方 鹤虱为末,苦酒空腹服方寸匕,佳。
  又方 七月七日采蒺藜子阴干烧灰,先食服方寸匕,日三,即瘥。

治寸白虫方∶

吴茱萸细根(一握,熟捣) 大麻子(三升,熬,捣末)
上二味以水三升和搦取汁,平旦顿服,至巳时与好食令饱,须臾虫出。不瘥,明旦更合服之。不瘥,三日服。(《肘后》治三虫,以酒渍,取汁服)。
又方 芜荑(六分) 野狼牙(四分) 白蔹(二分)
上三味治,下筛,以苦酒二合,和一宿,次早空腹服之。
又方 胡麻(一升) 胡粉(一两)
上二味为末,平旦空腹,以猪肉 汁啖尽,即瘥。
  又方 以榧子四十九枚,去皮,月上旬平旦空腹服七枚,七日服尽,虫消成水,永瘥又方 以吴茱萸北阴根干去土切一升,以酒一升浸一宿,平旦分二服。凡茱萸皆用细根东引北阴者良。若如指以上大,不任用。
又方 用石榴根如茱萸法,亦可水煮服。
又方 大麻捣取汁,五升分五服。亦治小儿蛔虫。
  又方 以好麻油二升煎令熟,纳葱白三寸令黑便熟,冷,顿服之。
又方 熬饧令十分燥作末,以方寸匕纳羊肉 中,服之。
又方 桑根白皮切三升,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宿勿食,平旦空腹顿服之。
又方 槟榔二七枚治,下筛,以水二升半,先煮其皮,取一升半,去滓纳末,顿服。
暖卧虫出,出不尽更合服,取瘥止。宿勿食,旦服之。
论曰∶凡得伤寒及天行热病,腹中有热,又人食少,肠胃空虚,三虫行作求食,蚀人五脏及下部。若齿龈无色,舌上尽白,甚者唇里有疮,四肢沉重,忽忽喜眠,当数看其上唇,内有疮唾血,唇内如粟疮者,心内懊恼痛闷。此虫在上蚀其五脏;下唇内生疮者,其人喜眠,此虫在下蚀其下部,人不能知,可服此蚀虫药,不尔, 虫杀人。又曰∶凡患湿 者,多是热病后或久下不止,或有客热结在腹中,或易水土温凉气着,多生此病。亦有干 ,不甚泄痢,而下部疮痒。不问干湿,久则杀人。凡湿得冷而苦痢,单煮黄连及艾叶、苦参之属,皆可用之。若病患齿龈无色,舌上白者,或喜眠烦愦,不知痛痒处,或下痢,急治下部。不晓此者,但攻其上,不以下部为意。下部生疮,虫蚀其肛,肛烂见五脏便死,烧艾于竹筒熏之。

治伤寒 虫病方∶

取生鸡子小头叩出白,入漆一合,熟和搅令极调,当沫出,更纳着壳中,仰吞之,食顷或半日乃吐下虫。剧者再服,虫尽热除病愈。

治湿方∶

黄连(十分) 生姜(十分) 苦参(四分) 艾叶(八分)
上四味 咀,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分三服。久者服三剂。

懊恼散治湿疮烂杀除虫方。

扁竹(半两) 芦 雷丸 青葙子 女青 桃仁(各三两)
上六味治,下筛,粥饮服方寸匕,日三。加至二匕。亦可酒服。
  青葙散治热病有 ,下部生疮方。
青葙子(一两) 橘皮 扁竹(各二两) 芦(四两) 甘草(一分) 野狼牙(三分)
上六味治,下筛,米饮和,每服一合,日三。不知,稍加之。(《短剧》无甘草)。
姜蜜汤治湿 方生姜汁(五合) 白蜜(三合) 黄连(三两)
上三味以水二升,别煮黄连,取一升,去滓纳姜、蜜更煎,取一升二合,五岁儿平旦空腹服四合,日二。
  治 虫蚀下部痒,谷道中生疮方∶
阿胶 当归 青葙子(各二两) 艾叶(一把)
上四味 咀,以水八升,煮取二升半,去滓,分三服。

杏仁汤治 方。

杏仁(五十枚) 苦酒(二升) 盐(一合)
上三味和煮,取五合,顿服之,小儿以意量之。

桃皮汤治蛲虫、蛔虫及痔, 虫食下部生疮方。

桃皮 艾叶(各一两) 槐子(三两) 大枣(三十枚)
上四味 咀,以水三升,煮取半升,顿服之,良。

猪胆苦酒汤治热病有 ,上下攻移杀人方。

猪胆一具,苦酒半升和之,火煎令沸,三上三下,药成放温,空腹饮三满口,虫死便愈治温病下部有疮,虫蚀人五脏方∶
雄黄 皂荚(各一分) 麝香 朱砂(各二分)
上四味为末,蜜和捣万杵,初得病,酒服如梧子大一丸,日二。若下部有疮,取梧子大末纳下部,日二。

雄黄兑散治时气病 ,下部生疮方。

雄黄(半两) 桃仁(一两) 青葙子 黄连 苦参(各三两)
上五味为末,绵裹如枣核大,纳下部。亦可枣汁服方寸匕,日三。
治湿 方青黛(二两) 黄连 黄柏 丁香(各一两) 麝香(二分)
上五味治,下筛,以小枣大纳下部中,日一度。重者枣大和车脂二三合,灌下部中,日二度。

治下部生疮方∶

浓煮桃皮煎如饴,取纳下部,若口中有疮含之。

治湿 方∶

取生姜刮去皮断理切之,极熟,研取汁一升半,又以水一升半合和相得,平旦空腹服之。仍削生姜二枚如茧大,以楸叶、桃叶数重裹讫,于 灰火中烧令极热,纳下部中,食顷。
若湿盛者,三旦作频服,无有不瘥。

治虫蚀下部方∶

胡粉 雄黄上二味等分为末,着谷道中,亦治小儿。
  治病 虫方∶
烧马蹄灰作末,以猪脂和,敷绵绳上,纳下部中,日五度。
  治大孔虫痒方∶
蒸大枣取膏,以水银捻和长三寸,绵裹讫,宿纳大孔中,明旦虫皆出。水银损肠,宜慎之。

治伤寒热病多睡,变成湿 ,四肢烦疼不得食方∶

羊桃十斤切,捣令熟,暖汤三斗,淹浸之,日正午时入中坐一炊久,不过三度瘥。
  治热病蛄毒,令人喜寐,不知痛处,面赤如醉,下利脓血,当数视其人下部孔稷稷然(一云搜搜然),赤即 疮也。剧因杀人,见人肝肺,服药不瘥,可熏之方∶
以泥作小罂,令受一升,竹筒一枚如指大,一头横穿入罂腹中,一头纳入谷道中,浅入。
可取熟艾如鸡子大,着罂中燃之,于罂口吹烟,令入人腹,艾尽乃止。大人可益艾。小儿减之。羸者勿多,多亦害人。日再熏,不过三作,虫则死,下断。亦可末烧雄黄,如此熏之。

白话文翻译与解释

大肠腑方·九虫第七

(论三首 方四十五首)

论述一:人体内有一种尸虫,这种虫子与人共生,但对人体危害极大。尸虫的形状像马尾或薄筋,依附在脾脏上,有头有尾,长度大约三寸。此外,人体内还有九种虫:第一种是伏虫,长约四分;第二种是蛔虫,长约一尺;第三种是白虫,长约一寸;第四种是肉虫,形状像烂杏;第五种是肺虫,形状像蚕;第六种是胃虫,形状像虾蟆;第七种是弱虫,形状像瓜瓣;第八种是赤虫,形状像生肉;第九种是蛲虫,非常微小,形状像菜虫。伏虫是这九种虫的主导者。

蛔虫如果穿透心脏,会导致死亡。白虫繁殖迅速,母虫会变得非常大,甚至长达四五丈,也能导致死亡。肉虫会让人感到烦躁和满闷。肺虫会引发咳嗽。胃虫会导致呕吐和胃逆。弱虫又称膈虫,会让人多唾。赤虫会引发肠鸣。蛲虫寄生在肠道之间,数量多时会引发痔疮,严重时会引发癞病。这些虫子会通过人体的疮口引发各种痈、疽、癣、疥、龋等疾病,几乎无所不为。人体内不一定都有这些虫,即使有也不一定数量很多。有的人可能只有某一种虫,有的人可能完全没有。通常女性更容易有这些虫,它们的危害极大,是人体的一大隐患。建议常用白筵草沐浴,根叶都可使用,这种草既是香草,也是尸虫所畏惧的。

论述二:凡是想要服用补药或治疗各种疾病,都必须先去除体内的虫子和痰饮等宿疾,彻底清除后才能服用补药,否则药效将无法发挥。

治疗肝劳生长虫的方剂
配方:蜡、吴茱萸东行根皮(各二两)、干漆(四两)、鸡子(五枚去黄)、粳米粉(半斤)。
制法:将吴茱萸皮捣成末,与其他药物混合,在铜器中煎煮,制成小豆大小的丸剂。
用法:晚上不进食,早晨空腹服用一百丸,小儿服用五十丸,虫会被杀死并排出体外。

治疗心劳热伤的方剂
配方:雷丸、橘皮、桃仁(或桃皮)、石蚕(各五分)、野狼牙(六分)、贯众(二枚)、僵蚕(三七枚)。
制法:将上述药物研成末,制成梧子大小的蜜丸。
用法:空腹用酒或水送服七丸,逐渐增加到二十七丸,每日两次。

治疗脾劳热的方剂
配方:大麻子(八升)、东引吴茱萸根(一尺大者)、橘皮(二两)。
制法:将上述药物煎煮,根据情况适量服用。
注意事项:配药时不要说话,以免虫子听到后不排出。

治疗肺劳热的方剂
配方:野狼牙(三两)、东行吴茱萸根白皮(五合)、东行桑根白皮(切一升)。
制法:将上述药物用酒七升煎煮,取一升。
用法:早晨空腹一次服用。

治疗肾劳热的方剂
配方:芜荑、胡粉、槐皮(各一两)、干漆(二两)、贯众(三枚)、杏仁(四十枚)、吴萸(五十枚)。
制法:将上述药物研成末。
用法:早晨用井水送服一匕,逐渐增加到一匕半,直到痊愈。

治疗蛲虫的方剂
配方:好盐末二两、苦酒半升。
制法:将盐末和苦酒混合,在铜器中煮沸数次。
用法:晚上不进食,早晨空腹一次服用。

蘼芜丸
配方:蘼芜、贯众、雷丸、山茱萸、天冬、野狼牙(各八分)、芦、甘菊(各四分)。
制法:将上述药物研成末,制成大豆大小的蜜丸。
用法:三岁儿童服用五丸,五岁以上根据情况逐渐增加到十丸。

治疗蛔虫的方剂
配方:芦末、干漆、扁竹(各二分)。
制法:将上述药物研成末,用米汤调和。
用法:每日三次,每次一合。

治疗蛔虫在胃中的方剂
配方:干漆、醇酒、白蜜(各一升)。
制法:将上述药物在铜器中微火煎煮,制成桃核大小的丸剂。
用法:晚上不进食,早晨用温酒送服一枚,虫会排出。如果未排出,继续服用。

治疗蛔虫攻心腹痛的方剂
配方:薏苡根三斤。
制法:将薏苡根用水七升煎煮,取三升。
用法:饭前服用,虫会死亡并排出。

治疗寸白虫的方剂
配方:吴茱萸细根(一握)、大麻子(三升)。
制法:将上述药物用水三升调和,取汁。
用法:早晨空腹一次服用,虫会排出。如果未排出,第二天继续服用。

论述三:凡是患有伤寒或天行热病的人,体内有热,加上饮食减少,肠胃空虚,三虫会趁机求食,侵蚀五脏及下部。如果齿龈无色,舌上全白,甚至唇内有疮,四肢沉重,昏昏欲睡,应仔细观察上唇内是否有疮,若有疮且唾血,唇内有粟粒状疮,说明虫在上部侵蚀五脏;若下唇内有疮,说明虫在下部侵蚀,人会嗜睡。这种情况应服用杀虫药,否则虫子会致命。此外,凡是患有湿病的人,多是热病后或久泻不止,或体内有热结,或水土不服,多生此病。也有干病,不常泄泻,但下部疮痒。无论干湿,久病都会致命。凡是湿病得冷而苦泻,可单煮黄连、艾叶、苦参等药。如果病人齿龈无色,舌上白,或嗜睡烦躁,不知痛痒,或下痢,应紧急治疗下部。如果不了解这些情况,只治疗上部,不重视下部,下部生疮,虫蚀肛门,肛门腐烂露出五脏,便会死亡。可用烧艾的竹筒熏之。

治疗伤寒虫病的方剂
配方:生鸡子小头叩出白,加入漆一合,熟和搅匀,当沫出时,放入壳中,仰头吞服。
用法:服用后约半日会吐出或泻下虫子。严重者可再服,虫尽热除病愈。

治疗湿病的方剂
配方:黄连(十分)、生姜(十分)、苦参(四分)、艾叶(八分)。
制法:将上述药物用水一斗煎煮,取三升。
用法:分三次服用。久病者服用三剂。

懊恼散
配方:扁竹(半两)、芦、雷丸、青葙子、女青、桃仁(各三两)。
制法:将上述药物研成末。
用法:用粥送服一匕,每日三次,逐渐增加到二匕。也可用酒送服。

青葙散
配方:青葙子(一两)、橘皮、扁竹(各二两)、芦(四两)、甘草(一分)、野狼牙(三分)。
制法:将上述药物研成末。
用法:用米汤调和,每次一合,每日三次。若不效,逐渐增加剂量。

姜蜜汤
配方:生姜汁(五合)、白蜜(三合)、黄连(三两)。
制法:将黄连用水二升煎煮,取一升,去滓后加入姜汁和蜜,再煎取一升二合。
用法:五岁儿童早晨空腹服用四合,每日两次。

治疗虫蚀下部痒的方剂
配方:阿胶、当归、青葙子(各二两)、艾叶(一把)。
制法:将上述药物用水八升煎煮,取二升半。
用法:分三次服用。

杏仁汤
配方:杏仁(五十枚)、苦酒(二升)、盐(一合)。
制法:将上述药物混合煎煮,取五合。
用法:一次服用,小儿根据情况适量服用。

桃皮汤
配方:桃皮、艾叶(各一两)、槐子(三两)、大枣(三十枚)。
制法:将上述药物用水三升煎煮,取半升。
用法:一次服用。

猪胆苦酒汤
配方:猪胆一具、苦酒半升。
制法:将猪胆和苦酒混合,煮沸三次。
用法:空腹饮三满口,虫死便愈。

治疗温病下部有疮的方剂
配方:雄黄、皂荚(各一分)、麝香、朱砂(各二分)。
制法:将上述药物研成末,蜜和捣万杵。
用法:初得病时,用酒送服一丸,每日两次。若下部有疮,取末纳下部,每日两次。

雄黄兑散
配方:雄黄(半两)、桃仁(一两)、青葙子、黄连、苦参(各三两)。
制法:将上述药物研成末,绵裹如枣核大,纳下部。
用法:也可用枣汁送服一匕,每日三次。

治疗湿病的方剂
配方:青黛(二两)、黄连、黄柏、丁香(各一两)、麝香(二分)。
制法:将上述药物研成末。
用法:用小枣大纳下部中,每日一次。严重者用枣大和车脂二三合,灌下部中,每日两次。

治疗下部生疮的方剂
配方:桃皮煎如饴。
用法:取纳下部,若口中有疮含之。

治疗湿病的方剂
配方:生姜刮去皮,切极熟,研取汁一升半,加水一升半调和。
用法:早晨空腹服用。同时将生姜二枚如茧大,用楸叶、桃叶数重包裹,于灰火中烧极热,纳下部中,食顷。若湿盛者,三旦作频服,无不愈。

治疗虫蚀下部的方剂
配方:胡粉、雄黄等分。
制法:将上述药物研成末。
用法:着谷道中,也治小儿。

治疗大孔虫痒的方剂
配方:蒸大枣取膏,水银捻和长三寸,绵裹。
用法:宿纳大孔中,明旦虫皆出。注意水银损肠,慎用。

治疗伤寒热病多睡的方剂
配方:羊桃十斤切,捣令熟,暖汤三斗,淹浸之。
用法:日正午时入中坐一炊久,不过三度瘥。

治疗热病蛄毒的方剂
配方:泥作小罂,受一升,竹筒一枚如指大,一头横穿入罂腹中,一头纳入谷道中。
用法:取熟艾如鸡子大,着罂中燃之,于罂口吹烟,令入人腹,艾尽乃止。大人可益艾,小儿减之。羸者勿多,多亦害人。日再熏,不过三作,虫则死,下断。亦可末烧雄黄,如此熏之。

解释

这些方剂主要针对人体内各种寄生虫及其引发的疾病,如蛔虫、蛲虫、寸白虫等。这些寄生虫寄生在人体不同的器官中,引发不同的症状,如腹痛、呕吐、咳嗽、痔疮等。治疗方法包括内服药物、外用熏洗等,旨在杀死或排出寄生虫,恢复健康。同时,强调了在治疗前需清除体内的虫子和痰饮等宿疾,以确保药效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