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肠腑方·肛门论第三
(论一首)
论曰∶肛门者,主大行道,肺、大肠候也,号为通事令史。重十二两,长一尺二寸,广二寸二分。应十二时。若脏伤热,则肛门闭塞大行不通,或肿缩入生疮。若腑伤寒,则肛门开大行洞泄,肛门凸出,良久乃入。热则通之,寒则补之,虚实和平,根据经调理(方见二十四卷中。)
白话文翻译:
肛门主要负责排便,是肺和大肠的外在表现,被称为“通事令史”。肛门的重量约为十二两,长度为一尺二寸,宽度为二寸二分,对应着一天的十二个时辰。如果脏腑受到热邪侵袭,肛门会闭塞,导致大便不通,或者出现肛门肿胀、内缩、生疮等症状。如果脏腑受到寒邪侵袭,肛门会松弛,导致大便稀薄甚至腹泻,肛门可能会凸出,过一段时间才能回缩。对于热症,应该采取通利的方法;对于寒症,应该采取补益的方法。通过调和虚实,使其达到平衡,按照经典的方法进行调理(具体方剂见本书第二十四卷)。
解释:
肛门的功能:肛门是人体排泄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负责排便功能。文中提到肛门是“肺、大肠候”,意味着肛门的状态可以反映肺和大肠的健康状况。
肛门的形态:文中详细描述了肛门的重量、长度和宽度,并指出这些尺寸与“十二时”相对应,可能是为了强调肛门的功能与时间、自然规律的关系。
热症与寒症的表现:
- 热症:当脏腑受到热邪侵袭时,肛门会闭塞,导致便秘、肛门肿胀、内缩或生疮。
- 寒症:当脏腑受到寒邪侵袭时,肛门会松弛,导致腹泻、肛门凸出,且需要较长时间才能回缩。
- 热症:当脏腑受到热邪侵袭时,肛门会闭塞,导致便秘、肛门肿胀、内缩或生疮。
治疗方法:
- 热症:采取“通之”的方法,即通过清热、通便的药物或疗法来缓解症状。
- 寒症:采取“补之”的方法,即通过温补、固涩的药物或疗法来改善症状。
- 热症:采取“通之”的方法,即通过清热、通便的药物或疗法来缓解症状。
调和虚实:中医强调“虚实和平”,即通过调理使身体达到阴阳平衡、气血调和的状态。文中提到“根据经调理”,意味着治疗方法应遵循中医经典理论。
方剂参考:文中提到具体方剂在“二十四卷中”,说明这是一本医书中的一部分,读者可以参考其他卷的内容来获取具体的治疗方剂。
总结:
这段文字主要讲述了肛门的功能、形态及其在热症和寒症下的不同表现,并提出了相应的治疗方法。它体现了中医通过观察外在症状来判断内在脏腑状态,并通过调和虚实来达到治疗目的的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