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人方上·妊娠恶阻第二
(论二首 方四首 法二首)
论曰∶何以知妇人妊娠?脉平而虚者,乳子法也。经云,阴搏阳别,谓之有子。此是血气和调,阳施阴化也。诊其手少阴脉动甚者,妊子也。少阴,心脉也。心主血脉,又肾名胞门、子户,尺中,肾脉也,尺中之脉,按之不绝,法妊娠也。三部脉沉浮正等,按之无绝者,有娠也。
妊娠初时,寸微小,呼吸五至。三月而尺数也。
妊娠四月,欲知男女者,左疾为男,右疾为女,左右俱疾为产二子。又法,左手沉实为男,右手浮大为女,左右手俱沉实,猥生二男,俱浮大猥生二女。尺脉若左偏大为男,右偏大为女,左右俱大产二子,大者如实状。又法,左手尺中浮大者男,右手尺中沉细者女。若来而断绝者,月水不利。又法,左右尺俱浮为产二男,不然,女作男生。俱沉为产二女,不尔男作女生。又法,得太阴脉为男,得太阳脉为女,太阴脉沉,太阳脉浮。又遣妊娠人面南行远,复呼之,左回首者是男,右回首者是女。又妇人妊娠,其夫左乳房有核是男,右乳房有核是女。
妊娠欲知将产者,怀妊离经,其脉浮,设腹痛引腰脊,为今出也。但离经者不病也。又法,欲生,其脉离经,夜半觉痛,日中则生也。
论曰∶凡妇人虚羸,血气不足,肾气又弱,或当风饮冷太过,心下有痰水者,欲有胎而喜病阻。所谓欲有胎者,其人月水尚来,颜色、肌肤如常,但苦沉重,愦闷不欲饮食,又不知其患所在,脉理顺时平和,则是欲有娠也。如此经二月,日后便觉不通,则结胎也。阻病者,患心中愦愦,头重眼眩,四肢沉重,懈惰不欲执作,恶闻食气,欲啖咸酸果实,多卧少起,世谓恶食。其至三四月日以上,皆大剧吐逆,不能自胜举也。此由经血既闭,水渍于脏,脏气不宣通,故心烦愦闷,气逆而呕吐也。血脉不通,经络痞涩,则四肢沉重,挟风则头目眩也。觉如此候者,便宜服半夏茯苓汤,数剂后将茯苓丸痰水消除便欲食也。既得食力,体强气盛,力足养胎,母便健矣。古今治阻病,方有十数首,不问虚实冷热,长少,殆死者,活于此方。
半夏茯苓汤治妊娠阻病,心中愦闷,空烦吐逆,恶闻食气,头眩体重,四肢百节疼烦沉重,多卧少起,恶寒,汗出,疲极黄瘦方。
半夏 生姜(各三十铢) 干地黄 茯苓(各十八铢) 橘皮 旋复花 细辛 人参 芍药芎 桔梗 甘草(各十二铢)
上十二味 咀,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分三服,若病阻积月日不得治,及服药冷热失候,病变客热烦渴,口生疮者,去橘皮、细辛,加前胡、知母各十二铢。若变冷下痢者,去干地黄芩六铢。余根据方服一剂得下后,消息,看气力冷热增损方调定,更服一剂汤,便急服茯苓丸,能食便强健也。忌生冷醋滑油腻,菘菜,海藻。
茯苓丸治妊娠阻病,患心中烦闷,头眩体重,憎闻饮食气,便呕逆吐闷颠倒,四肢垂弱,不自胜持,服之即效。先服半夏茯苓汤两剂,后服此方。
茯苓 半夏 桂心(熬) 干姜 橘皮 人参(各一两) 白术 葛根 甘草 枳实(各二两)
不用干
青竹茹汤治妊娠恶阻,呕吐不下食方。
青竹茹 橘皮(各十八铢) 茯苓 生姜(各一两) 半夏(三十铢)
上五味 咀,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半,分三服,不瘥频作。
橘皮汤治妊娠呕吐不下食方。
橘皮 竹茹 人参 白术(各十八铢) 生姜(一两) 浓朴(十二铢)
上六味 咀,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半,分三服,不瘥重作。
白话文翻译及解释
论曰:如何判断妇人怀孕?
- 脉象判断:脉象平和而虚弱,是怀孕的迹象。经典中提到,阴脉搏动而阳脉分离,表示有孕。这是因为气血调和,阳气施予,阴气化育。诊察手少阴脉(心脉)跳动明显,也是怀孕的征兆。少阴脉主血脉,肾被称为胞门、子户,尺脉(肾脉)按之不绝,也是怀孕的表现。三部脉(寸、关、尺)沉浮均匀,按之不绝,表示有孕。
- 妊娠初期的脉象:妊娠初期,寸脉微小,呼吸五次。三个月后,尺脉加快。
- 判断胎儿性别:左脉跳动快为男,右脉跳动快为女,左右脉都快为双胞胎。左手脉沉实为男,右手脉浮大为女,两手脉都沉实为双男,都浮大为双女。尺脉左偏大为男,右偏大为女,左右都大为双胞胎。左手尺脉浮大为男,右手尺脉沉细为女。若脉来而断,表示月经不利。左右尺脉都浮为双男,否则为女变男。都沉为双女,否则为男变女。得太阴脉(沉)为男,得太阳脉(浮)为女。让孕妇面南行走,再叫她,左回头为男,右回头为女。孕妇丈夫左乳房有核为男,右乳房有核为女。
- 判断即将分娩:孕妇脉象浮,腹痛引腰脊,表示即将分娩。脉象离经(异常)但不病,表示即将分娩。欲生时,脉象离经,夜半觉痛,日中则生。
论曰:妊娠恶阻的症状及治疗
- 症状:妇人虚弱,血气不足,肾气弱,或受风饮冷过多,心下有痰水,容易在怀孕时出现恶阻。怀孕初期,月经尚来,颜色、肌肤如常,但感到沉重、烦闷、不欲饮食,脉象平和,表示有孕。经二月后,月经不通,表示怀孕。恶阻症状包括心中烦闷、头重眼眩、四肢沉重、懈怠、不欲劳作、恶闻食气、欲食咸酸果实、多卧少起,俗称恶食。至三四月后,症状加剧,呕吐不止。
- 病因:经血闭止,水渍于脏,脏气不宣通,导致心烦闷、气逆呕吐。血脉不通,经络痞涩,导致四肢沉重,挟风则头目眩。
- 治疗:出现上述症状时,宜服半夏茯苓汤,数剂后服茯苓丸,消除痰水,恢复食欲。食欲恢复后,体强气盛,力足养胎,母体健康。古今治疗恶阻的方剂有十数种,不问虚实冷热,老少皆可,甚至濒死者也可救活。
方剂
半夏茯苓汤:治疗妊娠恶阻,心中烦闷,空烦吐逆,恶闻食气,头眩体重,四肢百节疼烦沉重,多卧少起,恶寒,汗出,疲极黄瘦。
- 组成:半夏、生姜(各三十铢),干地黄、茯苓(各十八铢),橘皮、旋复花、细辛、人参、芍药、芎、桔梗、甘草(各十二铢)。
- 用法:上十二味,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分三服。若病情复杂,可调整方剂。
- 组成:半夏、生姜(各三十铢),干地黄、茯苓(各十八铢),橘皮、旋复花、细辛、人参、芍药、芎、桔梗、甘草(各十二铢)。
茯苓丸:治疗妊娠恶阻,心中烦闷,头眩体重,憎闻饮食气,便呕逆吐闷颠倒,四肢垂弱,不自胜持。
- 组成:茯苓、半夏、桂心(熬)、干姜、橘皮、人参(各一两),白术、葛根、甘草、枳实(各二两)。
- 用法:先服半夏茯苓汤两剂,后服此方。
- 组成:茯苓、半夏、桂心(熬)、干姜、橘皮、人参(各一两),白术、葛根、甘草、枳实(各二两)。
青竹茹汤:治疗妊娠恶阻,呕吐不下食。
- 组成:青竹茹、橘皮(各十八铢),茯苓、生姜(各一两),半夏(三十铢)。
- 用法:上五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半,分三服,不瘥频作。
- 组成:青竹茹、橘皮(各十八铢),茯苓、生姜(各一两),半夏(三十铢)。
橘皮汤:治疗妊娠呕吐不下食。
- 组成:橘皮、竹茹、人参、白术(各十八铢),生姜(一两),厚朴(十二铢)。
- 用法:上六味,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半,分三服,不瘥重作。
- 组成:橘皮、竹茹、人参、白术(各十八铢),生姜(一两),厚朴(十二铢)。
解释
- 妊娠恶阻:即妊娠反应,包括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等症状。中医认为这是由于妊娠初期气血变化、痰水积聚、脏腑功能失调所致。
- 治疗原则:通过调理气血、消除痰水、恢复脾胃功能,以缓解症状,保障母体和胎儿的健康。
- 方剂特点:方剂多采用半夏、茯苓、生姜等药物,具有和胃降逆、化痰止呕的功效,同时兼顾补气养血,增强体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