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人方下·月经不调第二十一
(方二十三首 灸法一首)
白垩丸治妇人月经一月再来,或隔月不来,或多或少,淋沥不断,或来而腰腹痛,嘘吸不能食,心腹痛,或青黄黑色,或如水,举体沉重方。
白垩 白石脂 牡蛎 禹余粮 龙骨 细辛 乌贼骨(各一两半) 当归 芍药 黄连 茯苓 干姜 桂心 人参 瞿麦 石苇 白芷 白蔹 附子 甘草(各一两) 川椒(半两)
上二十一味为末,蜜丸梧子大,空心酒下二十丸,日三。至月候来时,日四五服为佳。
桃仁汤治产后及堕身,月水不调,或淋沥不断,断后复来,状如泻水,四体嘘吸不能食,腹中坚痛,不可行动,月水或前或后,或经月不来,举体沉重,惟欲眠卧,多思酸物方。
桃仁(五十枚) 泽兰 甘草 川芎 人参(各二两) 牛膝 桂心 牡丹皮 当归(各三两) 芍药 生姜 半夏(各四两) 地黄(八两) 蒲黄(七合)
上十四味 咀,以水二斗,煮取六升半,分六服。
仁汤治月经不调,或一月再来,或两月三月一来,或月前或月后,闭塞不通方。
杏仁(二两) 桃仁(一两) 大黄(三两) 水蛭 虻虫(各三十枚)
上五味 咀,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分三服。一服当有物随大小便有所下,下多者止之,少者勿止,尽三服。
大黄朴硝汤治经年月水不利,胞中有风冷所致,宜下之方。
大黄 牛膝(各五两) 朴硝 牡丹 甘草 紫菀(各三两,一作紫葳) 代赭(一两)桃仁 虻虫 水蛭 干姜 细辛 焰硝(各二两,旧本作芒硝) 麻仁(五合)
上十四味 咀,以水一斗五升,煮取五升,去滓,纳硝令烊,分五服,五更为首,相去一炊顷,自下后将息。忌见风。
茱萸虻虫汤治久寒月经不利,或多或少方。
吴茱萸(三升) 虻虫 水蛭 虫 牡丹(各一两) 生姜(一斤) 小麦 半夏(各一升)?(一两半) 芍药(二两)
上十五味 咀,以酒一斗,水二斗,煮取一斗,去滓,适寒温,一服一升,日三。不饮酒者,以水代之。汤欲成乃纳诸虫。不耐药者,饮七合。
抵当汤治月经不利,腹中满,时自减,并男子膀胱满急方。
虎掌(《千金翼》作虎杖) 大黄(各二两) 桃仁(三十枚) 水蛭(二十枚)
上四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尽服之,当下恶血为度。
七熬丸治月经不利,手足烦热,腹满默默不欲寤,心烦方。
大黄(一两半) 前胡(一作柴胡) 芒硝(熬,各五两) 葶苈 川椒(并熬,各六铢) 生姜 川芎 茯苓(各十五铢) 杏仁(九铢,熬) 桃仁(二十枚熬) 虻虫(熬) 水蛭(各半合,熬)
上十二味为末,蜜丸梧子大,空腹饮服七丸,日三,不知加一倍。(一方有 虫、牡丹各。
桃仁散治月经来绕脐痛,上冲心胸,往来寒热,如疟疰状方。
桃仁(五十枚) 虫(二十枚) 桂心(五寸) 茯苓(一两) 薏苡仁 牛膝 代赭(各二两) 大黄(八两)
上八味治下筛,隔宿勿食,温酒服一钱匕,日三。
治月经往来腹肿腰腹痛方∶
虫(四枚) 川椒 干姜(各六铢) 大黄 女青 桂心 川芎(各半两)
上七味治下筛,取一刀圭,先食酒服之,日三,十日微下,善养之。
牡丹大黄汤治月经不调,或月前或月后,或如豆汁,腰痛如折,两脚疼,胞中风寒,下大黄 朴硝(各四两) 牡丹(三两) 桃仁(一升) 人参 阳起石 茯苓 甘草 水蛭 虻虫(各二两)
上十味 咀,以水九升,煮取三升,去滓,纳朴硝令烊尽,分三服,相去如一饭顷。
阳起石汤治月水不调,或前或后,或多或少,或赤或白方。
阳起石 甘草 续断 干姜 人参 桂心(各二两) 附子(一两) 赤石脂(三两) 伏龙肝(五两) 生地黄(一升)
上十味,以水一斗,煮取三升二合,分四服,日三夜一。
治妇人忧恚,心下支满,膈中伏热,月经不利,血气上抢心,欲呕不可多食,懈怠不能动方∶
大黄 芍药 虻虫(各二两) 土瓜根 川椒 黄芩 白术 地骨皮(一作炭皮) 干姜 川芎(各一两) 桂心 干漆(各一两半)
上十二味为末,蜜丸梧子大,每服十丸,日三,不知加之。(《千金翼》有炭皮,作炭皮丸。)
牛膝丸治产后月水往来,乍多乍少,仍复不通,时时疼痛,小腹里急,下引腰身重方
牛膝 芍药 人参 大黄(各三两) 牡丹皮 甘草 当归 川芎(各二两) 桂心(一两)
上十四味为末,蜜丸梧子大,酒服五丸,日三,不知稍增。
又方 鹿角末服之良。
又方 生地黄汁三升,煮取二升服之。
又方 饮人乳汁三合,善。
又方 烧月经衣井花水服之。
又方 烧白狗屎焦为末 酒服方寸匕,日三。
又方 取白马尿,服一升良。
治月经不断方∶
船茹一斤,净洗,河水四升半,煮取二升,分二服。
又方 服地黄酒良。
又方 服大豆酒佳。
又方 烧箕舌灰酒服之。
又方 灸内踝下白肉际青脉上,随年壮。
白话文翻译与解释
以下是《千金方》中“妇人方下·月经不调第二十一”的内容翻译为白话文,并对其中的方剂和治疗方法进行简要解释。
白垩丸
主治:女性月经一月来两次,或隔月不来,月经量或多或少,淋漓不尽,或来月经时腰腹疼痛,呼吸不畅,食欲不振,心腹疼痛,经血颜色青黄黑或如水样,全身沉重。
组成:白垩、白石脂、牡蛎、禹余粮、龙骨、细辛、乌贼骨(各一两半),当归、芍药、黄连、茯苓、干姜、桂心、人参、瞿麦、石苇、白芷、白蔹、附子、甘草(各一两),川椒(半两)。
用法:将以上二十一味药研成细末,用蜂蜜制成梧桐子大小的药丸,空腹时用酒送服二十丸,每日三次。月经来潮时,每日服用四到五次效果更佳。
解释:此方以温经散寒、调理气血为主,适用于寒凝血瘀或气血失调导致的月经不调。
桃仁汤
主治:产后或流产后月经不调,月经淋漓不尽,断后又来,经水如泻,四肢无力,食欲不振,腹中坚硬疼痛,行动不便,月经提前或推后,或数月不来,全身沉重,嗜睡,喜食酸物。
组成:桃仁(五十枚),泽兰、甘草、川芎、人参(各二两),牛膝、桂心、牡丹皮、当归(各三两),芍药、生姜、半夏(各四两),地黄(八两),蒲黄(七合)。
用法:将以上十四味药切碎,用二斗水煮取六升半,分六次服用。
解释:此方以活血化瘀、温经止痛为主,适用于产后或流产后气血亏虚、瘀血内阻导致的月经不调。
仁汤
主治:月经不调,或一月来两次,或两三个月来一次,月经提前或推后,经血闭塞不通。
组成:杏仁(二两),桃仁(一两),大黄(三两),水蛭、虻虫(各三十枚)。
用法:将以上五味药切碎,用六升水煮取二升,分三次服用。服用后会有异物随大小便排出,排出多则停止服药,少则继续服用,直至三服完毕。
解释:此方以破血通经为主,适用于瘀血内阻导致的月经闭塞。
大黄朴硝汤
主治:长期月经不调,因胞宫受风冷所致,宜用泻下法治疗。
组成:大黄、牛膝(各五两),朴硝、牡丹、甘草、紫菀(各三两),代赭(一两),桃仁、虻虫、水蛭、干姜、细辛、焰硝(各二两),麻仁(五合)。
用法:将以上十四味药切碎,用一斗五升水煮取五升,去渣后加入朴硝溶解,分五次服用,首次在五更时分服用,每次间隔一餐时间。服药后注意避风休养。
解释:此方以泻下通经、温经散寒为主,适用于风冷侵袭胞宫导致的月经不利。
茱萸虻虫汤
主治:长期寒邪导致的月经不调,月经量或多或少。
组成:吴茱萸(三升),虻虫、水蛭、虫、牡丹(各一两),生姜(一斤),小麦、半夏(各一升),芍药(二两)。
用法:将以上十五味药切碎,用一斗酒和二斗水煮取一斗,去渣后温服,每次一升,每日三次。不饮酒者可用水代替。药汤快煮成时加入虫类药。不耐药者每次服用七合。
解释:此方以温经散寒、活血化瘀为主,适用于寒凝血瘀导致的月经不调。
抵当汤
主治:月经不利,腹中胀满,时而减轻,兼治男子膀胱胀满急迫。
组成:虎掌(或虎杖)、大黄(各二两),桃仁(三十枚),水蛭(二十枚)。
用法:将以上四味药用三升水煮取一升,一次服完,以排出恶血为度。
解释:此方以破血逐瘀为主,适用于瘀血内阻导致的月经不利。
七熬丸
主治:月经不利,手足烦热,腹满,沉默不欲言语,心烦。
组成:大黄(一两半),前胡(或柴胡)、芒硝(各五两),葶苈、川椒(各六铢),生姜、川芎、茯苓(各十五铢),杏仁(九铢),桃仁(二十枚),虻虫、水蛭(各半合)。
用法:将以上十二味药研成细末,用蜂蜜制成梧桐子大小的药丸,空腹时用酒送服七丸,每日三次,若无效则加倍服用。
解释:此方以清热泻火、活血化瘀为主,适用于血瘀化热导致的月经不利。
桃仁散
主治:月经来潮时绕脐疼痛,上冲心胸,寒热往来如疟疾。
组成:桃仁(五十枚),虫(二十枚),桂心(五寸),茯苓(一两),薏苡仁、牛膝、代赭(各二两),大黄(八两)。
用法:将以上八味药研成细末,隔夜空腹,用温酒送服一钱匕,每日三次。
解释:此方以活血化瘀、温经止痛为主,适用于瘀血内阻导致的月经疼痛。
治月经往来腹肿腰腹痛方
组成:虫(四枚),川椒、干姜(各六铢),大黄、女青、桂心、川芎(各半两)。
用法:将以上七味药研成细末,取一刀圭,饭前用酒送服,每日三次,十日后会有轻微泻下,注意调养。
解释:此方以温经散寒、活血止痛为主,适用于寒凝血瘀导致的月经疼痛。
牡丹大黄汤
主治:月经不调,月经提前或推后,经血如豆汁,腰痛如折,两脚疼痛,胞宫受风寒。
组成:大黄、朴硝(各四两),牡丹(三两),桃仁(一升),人参、阳起石、茯苓、甘草、水蛭、虻虫(各二两)。
用法:将以上十味药切碎,用九升水煮取三升,去渣后加入朴硝溶解,分三次服用,每次间隔一顿饭时间。
解释:此方以泻下通经、温经散寒为主,适用于风寒侵袭胞宫导致的月经不调。
阳起石汤
主治:月经不调,月经提前或推后,月经量或多或少,经血颜色或红或白。
组成:阳起石、甘草、续断、干姜、人参、桂心(各二两),附子(一两),赤石脂(三两),伏龙肝(五两),生地黄(一升)。
用法:将以上十味药用一斗水煮取三升二合,分四次服用,每日三次,夜间一次。
解释:此方以温经散寒、调理气血为主,适用于寒凝血瘀或气血失调导致的月经不调。
治妇人忧恚,心下支满,膈中伏热,月经不利,血气上抢心,欲呕不可多食,懈怠不能动方
组成:大黄、芍药、虻虫(各二两),土瓜根、川椒、黄芩、白术、地骨皮、干姜、川芎(各一两),桂心、干漆(各一两半)。
用法:将以上十二味药研成细末,用蜂蜜制成梧桐子大小的药丸,每次服用十丸,每日三次,若无效则加量。
解释:此方以清热泻火、活血化瘀为主,适用于热郁血瘀导致的月经不利。
牛膝丸
主治:产后月经往来,月经量忽多忽少,或不通,时时疼痛,小腹里急,下引腰身沉重。
组成:牛膝、芍药、人参、大黄(各三两),牡丹皮、甘草、当归、川芎(各二两),桂心(一两)。
用法:将以上十四味药研成细末,用蜂蜜制成梧桐子大小的药丸,用酒送服五丸,每日三次,若无效则加量。
解释:此方以活血化瘀、温经止痛为主,适用于产后气血亏虚、瘀血内阻导致的月经不调。
其他单方
- 鹿角末:研末服用,效果良好。
- 生地黄汁:取三升生地黄汁,煮取二升服用。
- 人乳汁:饮用三合人乳汁,效果佳。
- 烧月经衣:将月经衣烧灰,用井水送服。
- 烧白狗屎:将白狗屎烧焦研末,用酒送服方寸匕,每日三次。
- 白马尿:服用一升白马尿,效果良好。
- 船茹:取一斤船茹,洗净后用四升半河水煮取二升,分两次服用。
- 地黄酒:服用地黄酒,效果良好。
- 大豆酒:服用大豆酒,效果佳。
- 烧箕舌灰:将箕舌烧灰,用酒送服。
- 灸法:灸内踝下白肉际青脉上,随年龄增加灸壮数。
总结
本章主要介绍了治疗月经不调的各种方剂,包括内服汤剂、丸剂以及外用灸法等。这些方剂多以活血化瘀、温经散寒、调理气血为主,适用于不同病因导致的月经不调。同时,还提供了一些简便的单方和灸法,为治疗月经不调提供了多样化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