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方·心劳第三

(论一首 方一首)

论曰∶心劳病者补脾气以益之,脾旺则感于心矣。人逆夏气则手太阳不长,而心气内洞,顺之则生,逆之则死。顺之则治,逆之则乱,反顺为逆,是谓关格,病则生矣。

大黄泄热汤治心劳热,口为生疮,大便苦难,闭涩不通,心满痛,小肠热方。

大黄 泽泻 黄芩 芒硝 栀子仁(各三两) 桂心 通草 石膏(各二两) 甘草(一两)
上十味 咀,用水九升,先以水一升别浸大黄一宿,余八升煮诸药取二升五合,去滓,下大黄煮两沸去滓,下芒硝令烊,分三服。

白话文翻译:

心脏方·心劳第三

(一篇论述,一首方剂)

论述:心劳这种病,应当通过补益脾气来治疗,因为脾脏强健了,就能对心脏产生积极的影响。如果人在夏季违背了自然规律,手太阳经的气血就会不足,导致心气虚弱,出现空洞的感觉。顺应自然规律则能生存,违背则可能导致死亡。顺应则身体调和,违背则身体紊乱。如果反其道而行之,就会导致“关格”这种病症,疾病也就随之而来了。

方剂:大黄泄热汤,用于治疗心劳热症,表现为口舌生疮,大便困难,便秘不通,心口满痛,小肠有热。

组成:大黄、泽泻、黄芩、芒硝、栀子仁(各三两),桂心、通草、石膏(各二两),甘草(一两)。

制法与用法:将以上十味药材切碎,用九升水浸泡。先用一升水单独浸泡大黄一夜,然后用剩下的八升水煮其他药材,煮至剩下二升五合的汤汁,过滤掉药渣。再加入大黄煮两沸,再次过滤掉药渣,最后加入芒硝使其溶化。分三次服用。

解释:

  1. 心劳:中医认为心劳是指心脏功能过度消耗或失调,常表现为心悸、心烦、失眠等症状。这里的心劳热症则是指心火亢盛,伴有热象,如口舌生疮、便秘等。

  2. 补脾气以益心:中医理论中,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脏强健,气血充足,心脏功能也会随之改善。因此,治疗心劳时,通过补益脾气来间接调养心脏。

  3. 逆夏气则手太阳不长:夏季属火,与心脏相应。如果人在夏季违背自然规律,手太阳经(小肠经)的气血就会不足,导致心气虚弱。手太阳经与心脏有密切联系,因此心气虚弱会导致心脏功能失调。

  4. 关格:中医术语,指气机阻滞、阴阳失调的严重病症,常表现为上下不通、气血紊乱。

  5. 大黄泄热汤:此方剂主要用于清热泻火,通便解毒。方中大黄、芒硝、黄芩等药材具有清热泻火、通便的作用,适用于心火亢盛、便秘、口舌生疮等症状。

  6. 方剂用法:药材先浸泡后煎煮,分次服用,以达到清热泻火、调和心气的效果。

总结:这段内容主要论述了心劳的病因、病机及治疗方法,强调通过补益脾气来调养心脏,并提供了一个清热泻火的方剂——大黄泄热汤,用于治疗心劳热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