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方·脉极第四
(论一首 方一首 灸法二首)
论曰∶凡脉极者主心也。心应脉,脉与心合。心有病从脉起。又曰∶以夏遇病为脉痹,脉痹不已,复感于邪,内舍于心,则饮食不为肌肤,咳脱血色白不泽,其脉空虚,口唇见赤色。凡脉气衰,血焦发堕,以夏丙丁日得之于伤风,损脉为心风。心风之状,多汗恶风。若脉气实则热,热则伤心,使人好怒,口为赤色,甚则言语不快,血脱色干燥不泽,饮食不为肌肤。若脉气虚则寒,寒则咳,咳则心痛,喉中介介如哽,甚则咽肿喉痹。故曰,心风虚实候也。
生地黄煎治脉热极则血色脱色白干燥不泽,饮食不为肌肤,消热止极强胃气方。
生地黄汁 生麦门冬 赤蜜(各一升) 心(一作豉) 远志(各二升) 人参 白术 茯苓 芍药 干地黄(各三两) 甘草(二两) 石膏(六两) 生葳蕤(四两)
上十三味,十一味 咀,以水一斗二升煮取二升七合,去滓,下地黄汁及蜜,更煎取三升半,分四服。
灸法胸中痛引腰背心下呕逆面无滋润,灸上门,随年壮,穴在挟巨阙两边相去各半寸(一云一寸)。颜色焦枯,劳气失精,肩臂痛不得上头,灸肩 百壮,穴在肩外头近后,以手按之有解宛宛中。
白话文翻译:
心脏方·脉极第四
(论一篇,方一篇,灸法二篇)
论述:
凡是脉极的病症,主要与心脏有关。心脏与脉相应,脉与心脏相合。心脏有病,会从脉象上表现出来。又说:在夏天得病称为脉痹,脉痹不愈,再感受外邪,邪气内侵心脏,会导致饮食不能滋养肌肤,咳嗽时痰中带血,面色苍白无光泽,脉象空虚,口唇呈现红色。凡是脉气衰弱,血液干枯,头发脱落,是因为在夏天的丙丁日(火日)受风邪侵袭,损伤脉象,形成心风。心风的症状是:多汗、怕风。如果脉气实,则表现为热,热会伤害心脏,使人容易发怒,口唇发红,严重时言语不畅,血液流失,面色干燥无光泽,饮食不能滋养肌肤。如果脉气虚,则表现为寒,寒会导致咳嗽,咳嗽时心痛,喉咙中有异物感,严重时咽喉肿痛。所以说,心风有虚实两种证候。
生地黄煎方:
治疗脉热极导致面色苍白无血色,干燥无光泽,饮食不能滋养肌肤,清热止极,增强胃气的方剂。
组成:
生地黄汁、生麦门冬、赤蜜(各一升),心(一说用豉)、远志(各二升),人参、白术、茯苓、芍药、干地黄(各三两),甘草(二两),石膏(六两),生葳蕤(四两)。
制法:
以上十三味药,其中十一味切碎,用水一斗二升煮取二升七合,去掉药渣,加入生地黄汁和赤蜜,再煎取三升半,分四次服用。
灸法:
1. 胸中疼痛,牵引腰背,心下呕逆,面色无光泽,灸“上门”穴,随年龄增加壮数(每岁一壮),穴位在巨阙穴两侧,相距各半寸(一说一寸)。
2. 面色焦枯,劳损气力,遗精,肩臂疼痛不能上举,灸“肩”穴一百壮,穴位在肩外侧,靠近后方,用手按压有凹陷处。
解释:
脉极与心脏的关系:
脉极是指脉象极度异常,主要与心脏功能失调有关。心脏与脉象相互关联,心脏有病时,脉象会表现出异常。脉痹是夏天感受风邪导致的脉象异常,若不及时治疗,邪气会侵入心脏,引发一系列症状。心风的虚实证候:
心风是心脏受风邪侵袭导致的病症,分为虚实两种。实证表现为热象,如易怒、口唇发红等;虚证表现为寒象,如咳嗽、心痛、咽喉不适等。生地黄煎方的作用:
该方剂主要用于治疗脉热极导致的血液虚损、面色苍白、干燥无光泽等症状,具有清热、滋阴、增强胃气的作用。灸法的应用:
灸法用于治疗胸痛、面色无光泽、肩臂疼痛等症状,通过刺激特定穴位,调节气血,缓解疼痛和不适。
总的来说,这段内容主要论述了心脏与脉象的关系,心风的虚实证候,以及相应的治疗方剂和灸法,强调了心脏健康的重要性及其在脉象上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