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渴淋闭方·溺血第三

(方十三首)

治房劳伤中尿血方∶

牡蛎 桂心 黄芩 车前子(各等分)
上四味治下筛,饮服方寸匕,稍加至二匕,日三服。

治小便血方∶

生地黄(八两) 柏叶(一把) 黄芩 阿胶(各二两)
上四味 咀,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下胶,分三服。(一方加甘草二两。
  又方 菟丝子 蒲黄 白芷 荆实 干地黄 酸枣(《短剧》作败酱) 川芎 葵子当归 茯苓(等分上十味为末,蜜丸如梧子大,饮服五丸,日三服。稍加至十丸。
又方 戌盐(六分)甘草 蒲黄 鹿角胶 芍药(各二两) 矾石(三两) 大枣(十枚)
上七味 咀,以水九升,煮取二升,分三服。
  又方 胡麻三升捣细末,以东流水二升,渍一宿,平旦绞去滓,煮一二沸,顿服。
  又方 龙骨为细末,温水服方寸匕,日五六服。(张文仲云∶酒服)。
又方 酒三升煮蜀当归四两,取一升,顿服。
又方 捣荆叶取汁,酒服二合。
又方 煮车前根叶子,多饮佳。
  又方 酒服乱发灰。(苏澄用水服。)
又方 酒服葵茎灰方寸匕,日三。
又方 豉二升,酒四升,煮取一升,顿服。
又方 刮滑石末,水和,敷绕小腹及阴际,佳。(葛氏云∶治小便不通。)

白话文翻译与解释

以下是对《千金方》中“消渴淋闭方·溺血第三”部分的白话文翻译及简要解释:


治疗因房劳过度导致尿血的方剂:

方剂组成:
牡蛎、桂心、黄芩、车前子(各等份)
制法与用法:
将以上四味药材研磨成细末,过筛。每次服用方寸匕(约1-2克),逐渐增加至二匕(约2-4克),每日三次,用水送服。
解释:
此方用于治疗因房劳过度(性生活过度)导致的中气受损、尿血症状。牡蛎收敛固涩,桂心温阳散寒,黄芩清热止血,车前子利尿通淋,共同起到调理作用。


治疗小便带血的方剂:

方剂一:
组成:
生地黄(八两)、柏叶(一把)、黄芩、阿胶(各二两)
制法与用法:
将以上四味药材切碎,加水八升,煮至三升,去渣,加入阿胶溶化,分三次服用。(另有一方加甘草二两。)
解释:
此方用于治疗小便带血,生地黄清热凉血,柏叶止血,黄芩清热,阿胶补血止血,共同起到清热止血的作用。


方剂二:
组成:
菟丝子、蒲黄、白芷、荆实、干地黄、酸枣(《短剧》中作败酱)、川芎、葵子、当归、茯苓(各等份)
制法与用法:
将以上十味药材研磨成末,用蜂蜜制成如梧子大小的丸剂。每次服用五丸,每日三次,逐渐增加至十丸,用水送服。
解释:
此方用于治疗小便带血,具有补益肝肾、止血化瘀的作用。


方剂三:
组成:
戌盐(六分)、甘草、蒲黄、鹿角胶、芍药(各二两)、矾石(三两)、大枣(十枚)
制法与用法:
将以上七味药材切碎,加水九升,煮至二升,分三次服用。
解释:
此方用于治疗小便带血,具有收敛止血、补益气血的作用。


方剂四:
组成:
胡麻三升
制法与用法:
将胡麻捣成细末,用东流水二升浸泡一夜,次日早晨滤去渣滓,煮沸后一次服用。
解释:
此方用于治疗小便带血,胡麻具有滋补肝肾、润燥止血的作用。


方剂五:
组成:
龙骨
制法与用法:
将龙骨研磨成细末,每次用温水送服方寸匕(约1-2克),每日五至六次。(张文仲记载可用酒送服。)
解释:
此方用于治疗小便带血,龙骨具有收敛固涩、止血的作用。


方剂六:
组成:
酒三升、蜀当归四两
制法与用法:
用酒煮蜀当归,取一升,一次服用。
解释:
此方用于治疗小便带血,蜀当归具有补血活血的作用,酒可助药力。


方剂七:
组成:
荆叶
制法与用法:
将荆叶捣烂取汁,用酒送服二合(约40毫升)。
解释:
此方用于治疗小便带血,荆叶具有止血的作用。


方剂八:
组成:
车前根叶子
制法与用法:
将车前根叶子煮水,多饮为佳。
解释:
此方用于治疗小便带血,车前根叶子具有利尿通淋、止血的作用。


方剂九:
组成:
乱发灰
制法与用法:
将乱发烧成灰,用酒送服。(苏澄记载可用水送服。)
解释:
此方用于治疗小便带血,乱发灰具有止血的作用。


方剂十:
组成:
葵茎灰
制法与用法:
将葵茎烧成灰,每次用酒送服方寸匕(约1-2克),每日三次。
解释:
此方用于治疗小便带血,葵茎灰具有止血的作用。


方剂十一:
组成:
豉二升、酒四升
制法与用法:
将豉与酒同煮,取一升,一次服用。
解释:
此方用于治疗小便带血,豉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酒可助药力。


方剂十二:
组成:
滑石
制法与用法:
将滑石刮成末,用水调和,敷于小腹及阴部周围。(葛氏记载可用于治疗小便不通。)
解释:
此方用于治疗小便带血,滑石具有清热利尿的作用,外敷可缓解症状。


总结:

以上方剂主要用于治疗“溺血”(小便带血)的症状,病因可能包括房劳过度、热毒内盛、气血不足等。方剂中多采用止血、清热、补益的药物,如生地黄、阿胶、龙骨、当归等,同时结合外敷、丸剂、汤剂等多种用法,体现了中医辨证施治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