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脏方·骨虚实第六

(论一首 方六首 针灸法一首)

论曰∶骨虚者,酸疼不安好倦。骨实者,苦烦热。凡骨虚实之应,主于肾膀胱。若其腑脏病,从骨生。热则应脏,寒则应腑。
  治骨实苦酸痛烦热方∶
葛根汁 生地汁 赤蜜(各一升) 麦冬汁(五合)
上四味和搅,微火煎三四沸,分三服。
  虎骨酒治骨虚酸疼不安好倦,主膀胱寒方。
虎骨一具,通炙令黄焦,碎如雀头大,酿米三石,曲四斗,水三石,如常酿酒法,所以加水曲者,其骨消曲而饮水,所以加之也。酒熟封头,五十日开,饮之。

治骨髓中疼方∶

虎骨(四两) 芍药(一斤) 生地(五斤)
上三味 咀,以清酒一斗,渍三宿,曝干复入酒中,如此取酒尽为度,捣筛,酒服方寸匕,日三。

治骨髓冷疼痛方∶

取地黄取一石汁,酒二斗,相搅重煎,温服,日三。补髓。
  治虚劳冷骨节疼痛无力方∶
豉(二升) 地黄(八升)
上二味,两度蒸曝干为散,食后以酒一升,进二方寸匕,日再服。亦治虚热。
  又方 天冬为散,酒服方寸匕,日三,百日取瘥。
  又方 灸上廉七十壮,三里下三寸是穴。

白话文翻译及解释

原文翻译

论曰:骨虚的人,会感到酸痛、不安、容易疲倦。骨实的人,则会感到烦热。骨虚实的表现主要与肾和膀胱相关。如果腑脏有病,病根往往在骨。热症对应脏,寒症对应腑。

治疗骨实、酸痛、烦热的方子
葛根汁、生地汁、赤蜜各一升,麦冬汁五合。
将以上四种药汁混合,用小火煎煮三四次,分成三份服用。

虎骨酒:治疗骨虚、酸痛、不安、容易疲倦,主治膀胱寒的方子。
取一具虎骨,烤至焦黄,捣碎成雀头大小。用三石米、四斗曲、三石水,按照常规酿酒的方法酿制。之所以要加水和曲,是因为虎骨会消耗曲并吸收水分。酒酿好后密封五十天,开封后饮用。

治疗骨髓中疼痛的方子
虎骨四两、芍药一斤、生地五斤。
将以上三味药切碎,用一斗清酒浸泡三晚,晒干后再放入酒中,重复这个过程直到酒被吸干。然后将药捣碎过筛,用酒送服,每次方寸匕,每日三次。

治疗骨髓冷疼痛的方子
取一石地黄汁,与二斗酒混合,反复煎煮,温服,每日三次。此方有补髓的功效。

治疗虚劳、冷骨节疼痛、无力的方子
豉二升、地黄八升。
将以上两味药蒸晒两次,制成散剂。饭后用一升酒送服二方寸匕,每日两次。此方也可治疗虚热。

另一方:将天冬制成散剂,用酒送服方寸匕,每日三次,连续服用一百天可痊愈。

针灸法:灸上廉穴七十壮,穴位位于三里穴下三寸。


解释

  1. 骨虚与骨实
    骨虚主要表现为酸痛、疲倦,骨实则表现为烦热。肾主骨,膀胱与肾相表里,因此骨虚实的病症与肾、膀胱密切相关。

  2. 治疗方法

    • 骨实:用葛根汁、生地汁、麦冬汁等清热滋阴的药物,煎服以缓解烦热和酸痛。
    • 骨虚:用虎骨酒或虎骨配伍芍药、生地等药物,通过泡酒或煎服的方式,温补肾阳、缓解酸痛和疲倦。
    • 骨髓冷痛:用地黄汁与酒煎服,补益骨髓,缓解冷痛。
    • 虚劳冷痛:用豉和地黄蒸晒后制成散剂,饭后用酒送服,既能补虚,又能缓解虚热。
    • 天冬散:天冬滋阴润燥,长期服用可改善虚劳症状。
  3. 针灸法
    灸上廉穴(位于小腿外侧,三里穴下三寸)七十壮,可温阳散寒,缓解骨节冷痛。

这些方子和针灸法体现了中医“辨证论治”的原则,针对不同的病因和症状,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既有内服药物,也有外治针灸,体现了中医治疗骨病的多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