脉法·诊五脏脉轻重法第二
初持脉如三菽之重与皮毛相得者,肺部。(金秋三月庚辛之气。) 如六菽之重与血脉相得者,心部。(火夏三月丙丁之气。) 如九菽之重与肌肉相得者,脾部。(土旺四季,季夏六月戊己之气。) 如十二菽之重与筋平者,肝部。(木春三月甲乙之气。) 按之至骨,举之来疾者,肾部。(水冬三月壬癸之气。) 心肺俱浮,何以别之?然浮而大散者,心也。(象火浮散。)浮而短涩者,肺也。(象金浮涩。) 肾肝俱沉,何以别之?然牢而长者,肝也。(如木生苗吐颖。) 濡而大,举指来实者,肾也。(濡弱如水举重胜船。) 脾者中州,故其脉在中,是阴阳之脉也。(《千金翼》云∶迟缓而长者,脾也。)

白话文翻译:

脉法·诊五脏脉轻重法第二

初次把脉时,如果感觉到脉搏的力度像三粒豆子的重量,与皮毛相接触,这是肺部的脉象。(肺属金,对应秋季三月,庚辛之气。)
如果脉搏的力度像六粒豆子的重量,与血脉相接触,这是心部的脉象。(心属火,对应夏季三月,丙丁之气。)
如果脉搏的力度像九粒豆子的重量,与肌肉相接触,这是脾部的脉象。(脾属土,对应四季,尤其是季夏六月,戊己之气。)
如果脉搏的力度像十二粒豆子的重量,与筋脉相平,这是肝部的脉象。(肝属木,对应春季三月,甲乙之气。)
如果按压脉搏直到骨头,抬起手指时脉搏跳动迅速,这是肾部的脉象。(肾属水,对应冬季三月,壬癸之气。)

心肺的脉象都偏浮,如何区分呢?
浮而大且散的脉象是心脉。(心属火,象征火浮散。)
浮而短且涩的脉象是肺脉。(肺属金,象征金浮涩。)

肾肝的脉象都偏沉,如何区分呢?
脉象坚实而长的是肝脉。(肝属木,象征木生苗吐颖。)
脉象柔软而大,抬起手指时脉搏有力的是肾脉。(肾属水,象征濡弱如水举重胜船。)

脾位于中焦,所以脾的脉象在中部,是阴阳平衡的脉象。(《千金翼》中说:脉象迟缓而长的是脾脉。)

解释:

这段内容主要讲述了通过把脉来判断五脏的脉象,并根据脉象的轻重、浮沉、长短、涩滑等特征来辨别五脏的状态。具体解释如下:

  1. 肺脉:脉象轻浮,力度像三粒豆子的重量,与皮毛相接触。肺属金,对应秋季,庚辛之气。

  2. 心脉:脉象稍重,力度像六粒豆子的重量,与血脉相接触。心属火,对应夏季,丙丁之气。

  3. 脾脉:脉象较重,力度像九粒豆子的重量,与肌肉相接触。脾属土,对应四季,尤其是季夏,戊己之气。

  4. 肝脉:脉象最重,力度像十二粒豆子的重量,与筋脉相平。肝属木,对应春季,甲乙之气。

  5. 肾脉:脉象沉,按压至骨,抬起手指时脉搏跳动迅速。肾属水,对应冬季,壬癸之气。

  6. 心肺脉象的区别:心脉浮而大且散,象征火浮散;肺脉浮而短且涩,象征金浮涩。

  7. 肾肝脉象的区别:肝脉坚实而长,象征木生苗吐颖;肾脉柔软而大,抬起手指时脉搏有力,象征濡弱如水举重胜船。

  8. 脾脉:脾位于中焦,脉象在中部,是阴阳平衡的脉象,脉象迟缓而长。

这段内容强调了通过脉象的细微差别来辨别五脏的状态,体现了中医脉诊的精妙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