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脏方·脾劳第三

(论一首 方二首)

论曰∶凡脾劳病者,补肺气以益之,肺旺则感于脾。是以圣人春夏养阳气,秋冬养阴气,

半夏汤治脾劳实四肢不用,五脏乖反胀满,肩息气急不安,承气泄实热方。

半夏 宿姜(各八两) 茯苓 白术 杏仁(各三两) 橘皮 芍药(各四两) 竹叶(切,一升)
上九味 咀,以水一升煮取三升,分四服。
  消食膏酒治脾虚寒劳损气胀噫满食不下通噫方。
猪膏(三升) 宿姜(汁,五升) 吴茱萸(一升) 白术(一斤)
上四味捣茱萸、白术等二味细细下筛为散,纳膏汁中煎取六升,温清酒一升,进方寸匕,日再。

白话文翻译与解释

脾脏方·脾劳第三

(包含一篇论述和两个药方)

论述:
凡是脾劳病(脾脏功能虚弱或劳损),应该通过补肺气来间接增强脾脏功能。因为肺气旺盛时,会影响到脾脏。因此,圣人在春夏季节注重养护阳气,秋冬季节注重养护阴气。


方一:半夏汤

主治: 脾劳导致的四肢无力、五脏功能失调、腹部胀满、呼吸急促、气机不畅等实热症状。

药物组成:
- 半夏 8两
- 宿姜 8两
- 茯苓 3两
- 白术 3两
- 杏仁 3两
- 橘皮 4两
- 芍药 4两
- 竹叶(切) 1升

制法与用法:
将以上九味药材切碎,加水一升煮沸,煎至剩余三升药液。分四次服用。

解释:
半夏汤主要用于调理脾劳引起的实热症状。方中半夏、宿姜温中散寒,茯苓、白术健脾利湿,杏仁、橘皮理气化痰,芍药养血柔肝,竹叶清热除烦。全方旨在调和五脏、消除胀满、缓解气急。


方二:消食膏酒

主治: 脾虚寒导致的劳损、气胀、嗳气、食欲不振等症状。

药物组成:
- 猪膏 3升
- 宿姜汁 5升
- 吴茱萸 1升
- 白术 1斤

制法与用法:
将吴茱萸和白术研磨成细粉,过筛后加入猪膏和宿姜汁中,煎煮至剩余六升药液。每次取温热的清酒一升,加入药液一勺(方寸匕),每日两次。

解释:
消食膏酒主要用于调理脾虚寒引起的消化不良和劳损症状。猪膏和宿姜温中补虚,吴茱萸散寒止痛,白术健脾益气。全方通过温补脾阳、散寒理气,改善食欲不振和气胀等症状。


总结

这两则方剂分别针对脾劳的实热和虚寒症状,体现了中医“辨证论治”的原则。半夏汤偏重于清热理气,消食膏酒则侧重于温补散寒。使用时需根据具体症状选择,并在专业医师指导下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