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论·论服饵第八
若用毒药治病,先起如黍粟,病去即止,不去倍之,不去十之,取去为度。病在胸膈以上者,先食而后服药;病在心腹以下者,先服药而后食;病在四肢血脉者,宜空腹而在旦;病在骨髓者,宜饱满而在夜。
凡服丸散,不云酒水饮者,本方如此,是可通用也。
凡服利汤欲得侵早,凡服汤欲得稍热服之,即易消下不吐。若冷则吐呕不下,若太热即破人咽喉,务在用意。汤必须澄清,若浊令人心闷不解,中间相去如步行十里久再服。若太促数,前汤未消,后汤来冲,必当吐逆,仍问病者腹中药消散,乃可进服。
凡服汤法,大约皆分为三服。取三升,然后乘病患谷气强进。一服最须多,次一服渐少,后一服最须少,如此即甚安稳。所以病患于后气力渐微,故汤须渐渐少。凡服补汤,欲得服三升半,昼三夜一,中间间食,则汤气溉灌百脉,易得药力。凡服汤不得太缓太急也。又须左右仰覆卧各一,食顷即汤势遍行腹中,又于室中行皆可,一百步许一日勿出外即大益。
凡服汤三日常忌酒,缘汤忌酒故也。凡服治风汤,第一服浓覆取汗,若得汗即须薄覆,勿令大汗,中间亦须间食。不尔人无力,更益虚羸。
凡丸药皆如梧桐子大,补者十丸为始,从一服渐加,不过四十丸,过亦损人。云一日三度服,欲得引日多时不阙。药气渐渍,熏蒸五脏,积久为佳,不必顿服,早尽为善。徒弃名药,获益甚少。
凡人四十以下,有病可服泻药,不甚须服补药,必若有所损,不在此限。四十以上,则不可服泻药,须服补药。五十以上四时勿阙补药,如此乃可延年,得养生之术耳。其方备在第二十七卷中。《素问》曰,实则泻之,虚则补之,不虚不实,以经调之,此其大略也。
凡有脏腑积聚,无问少长,须泻则泻;凡有虚损,无问少长,须补即补,以意量凡服痔漏疳 等药,皆慎猪鸡鱼油等味,至瘥。
凡服泻药,不过以利为度,慎勿过多,令人下利无度,大损人也。
凡诸恶疮,瘥后皆百日慎口,不尔即疮发也。
凡服酒药,欲得使酒气相接,无得断绝,绝不得药力。多少皆以知为度,不可令至醉,及吐则大损人也。
凡服药,皆断生冷酢滑,猪犬鸡鱼,油面蒜及果实等。其大补丸散,切忌陈臭宿滞之物,有空青忌食生血物。天门冬忌鲤鱼,白术忌桃李及雀肉、胡荽、大蒜、青鱼 等物,地黄忌芜荑,甘草忌菘菜、海藻,细辛忌生菜,菟丝子忌兔肉,牛膝忌牛肉;黄连、桔梗忌猪肉,牡丹忌胡荽,藜芦忌狸肉,半夏、菖蒲忌饴糖及羊肉,恒山、桂心忌生葱、生菜,商陆忌犬肉,茯苓忌醋物,柏子仁忌湿面,巴豆忌芦笋羹及猪肉,鳖甲忌苋菜。
凡服药,忌见死尸及产妇秽污触之,兼及忿怒忧劳。
凡饵汤药,其粥食肉菜皆须大熟。熟即易消,与药相宜。若生则难消,复损药力。仍须少食菜及硬物,于药为佳,亦少进盐醋乃善,亦不得苦心用力及房室喜怒。是以治病用药力,唯在食治将息得力,大半于药有益。所以病者务在将息节慎,节慎之至,可以长生,岂惟病愈而已。
凡服泻汤及诸丸散酒等,至食时须食者,皆先与一口冷醋饭,须臾乃进食为佳。
凡人忽遇风发,身心顿恶,或不能言,有如此者,当服大小续命汤及西州续命、排风、越婢等汤,于无风处密室之中,日夜四五服,勿计剂数多少,亦无虑虚,常使头面手足腹背汗出不绝为佳。服汤之时,汤消即食粥,粥消即服汤,亦少与羊肉 将补。若风大重者,相续五日五夜,服汤不绝,即经二日停汤。以羹 自补将息四体,若小瘥即当停药,渐渐将息。
如其不瘥,当更服汤攻之,以瘥为度。
凡患风,服汤,非得大汗,其风不去。所以诸风方中皆有麻黄,至如西州续命,即用八两,越婢六两,大小续命或用一两、三两、四两,故知非汗不瘥,所以治风非密室不得,辄服汤药,徒自误耳。惟更加增,未见损减矣。
凡人五十以上,大虚者,服三石更生,慎勿用五石也。四时常以平旦服一二升,暖饮终生勿绝及一时,勿食蒜、油、猪、鸡、鱼、鹅、鸭、牛、马等肉,即无病矣。

白话文翻译及解释

诸论·论服饵第八

原文: 若用毒药治病,先起如黍粟,病去即止,不去倍之,不去十之,取去为度。病在胸膈以上者,先食而后服药;病在心腹以下者,先服药而后食;病在四肢血脉者,宜空腹而在旦;病在骨髓者,宜饱满而在夜。

翻译: 如果用毒药治病,开始时用量要小,如黍粟般大小,病情好转就停药,如果不见效就加倍剂量,再不见效就增加到十倍,直到病情消除为止。病在胸膈以上的,先吃饭再服药;病在心腹以下的,先服药再吃饭;病在四肢血脉的,宜空腹且在早晨服药;病在骨髓的,宜在晚上饱腹后服药。

解释: 这段讲述了用毒药治病的剂量控制和服药时机。毒药用量要谨慎,从小剂量开始,根据病情调整。服药时间也应根据病位不同而有所区别,以增强药效。


原文: 凡服丸散,不云酒水饮者,本方如此,是可通用也。

翻译: 凡是服用丸剂或散剂,如果没有特别说明用酒或水送服,通常都可以用温水送服。

解释: 丸剂和散剂的服用方法,如果没有特别说明,一般可以用温水送服。


原文: 凡服利汤欲得侵早,凡服汤欲得稍热服之,即易消下不吐。若冷则吐呕不下,若太热即破人咽喉,务在用意。汤必须澄清,若浊令人心闷不解,中间相去如步行十里久再服。若太促数,前汤未消,后汤来冲,必当吐逆,仍问病者腹中药消散,乃可进服。

翻译: 凡是服用利汤(泻药),宜在早晨空腹时服用;凡是服用汤药,宜稍微温热后服用,这样容易消化吸收,不会呕吐。如果药汤太冷,容易引起呕吐;如果太热,会损伤咽喉,需特别注意。药汤必须澄清,如果浑浊会让人心烦不适。两次服药间隔时间应如步行十里般久,再服第二次。如果间隔太短,前一次的药还未消化,后一次的药就会冲撞,导致呕吐。服药前要确认病人腹中的药已经消化,才能继续服用。

解释: 这段讲述了汤药的服用方法和注意事项。汤药宜温热服用,避免过冷或过热,服药间隔时间要适当,以确保药效吸收。


原文: 凡服汤法,大约皆分为三服。取三升,然后乘病患谷气强进。一服最须多,次一服渐少,后一服最须少,如此即甚安稳。所以病患于后气力渐微,故汤须渐渐少。凡服补汤,欲得服三升半,昼三夜一,中间间食,则汤气溉灌百脉,易得药力。凡服汤不得太缓太急也。又须左右仰覆卧各一,食顷即汤势遍行腹中,又于室中行皆可,一百步许一日勿出外即大益。

翻译: 凡是服用汤药,通常分为三次服用,总共三升。第一次服用量最多,第二次逐渐减少,第三次最少,这样较为稳妥。因为病人在后期气力渐弱,所以汤药量要逐渐减少。凡是服用补药汤,宜服用三升半,白天三次,晚上一次,中间适当进食,这样药气能灌溉全身,药效更容易发挥。服用汤药既不能太慢也不能太快。服药后可以左右仰卧或俯卧片刻,让药力在腹中运行,也可以在室内走动一百步左右,一天内不要外出,这样对身体大有好处。

解释: 这段讲述了汤药的服用次数、剂量及服药后的注意事项。汤药宜分次服用,补药宜多服,服药后适当活动有助于药效发挥。


原文: 凡服汤三日常忌酒,缘汤忌酒故也。凡服治风汤,第一服浓覆取汗,若得汗即须薄覆,勿令大汗,中间亦须间食。不尔人无力,更益虚羸。

翻译: 凡是服用汤药,三天内忌酒,因为汤药与酒相克。凡是服用治风汤,第一次服药后要盖厚被子发汗,如果出汗了就要盖薄被子,不要出大汗,中间也要适当进食。否则人会虚弱,更加消瘦。

解释: 这段讲述了服用汤药期间的饮食禁忌和治风汤的服用方法。服药期间忌酒,治风汤服用后要注意发汗和饮食调理。


原文: 凡丸药皆如梧桐子大,补者十丸为始,从一服渐加,不过四十丸,过亦损人。云一日三度服,欲得引日多时不阙。药气渐渍,熏蒸五脏,积久为佳,不必顿服,早尽为善。徒弃名药,获益甚少。

翻译: 凡是丸药,大小如梧桐子,补药从十丸开始,逐渐增加,但不超过四十丸,过量会损害身体。通常一天服用三次,长期坚持,不要间断。药气逐渐渗透,滋养五脏,长期服用效果更好,不必急于一次性服完。如果随意停药,获益甚少。

解释: 这段讲述了丸药的服用方法和剂量控制。补药宜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增加,长期服用效果更佳。


原文: 凡人四十以下,有病可服泻药,不甚须服补药,必若有所损,不在此限。四十以上,则不可服泻药,须服补药。五十以上四时勿阙补药,如此乃可延年,得养生之术耳。其方备在第二十七卷中。《素问》曰,实则泻之,虚则补之,不虚不实,以经调之,此其大略也。

翻译: 四十岁以下的人,有病可以服用泻药,不太需要服用补药,除非身体有损伤。四十岁以上的人,不宜服用泻药,应服用补药。五十岁以上的人,四季都应服用补药,这样才能延年益寿,掌握养生之道。具体方剂在第二十七卷中。《素问》说,实证用泻法,虚证用补法,不虚不实则以调理经络为主,这是基本原则。

解释: 这段讲述了不同年龄段的人服用药物的原则。年轻人可以服用泻药,中老年人应注重补药,以养生延年。


原文: 凡有脏腑积聚,无问少长,须泻则泻;凡有虚损,无问少长,须补即补,以意量凡服痔漏疳 等药,皆慎猪鸡鱼油等味,至瘥。

翻译: 凡是脏腑有积聚,无论年龄大小,该用泻药就用泻药;凡是身体虚损,无论年龄大小,该用补药就用补药。服用痔漏、疳积等药物时,要忌食猪、鸡、鱼、油等食物,直到痊愈。

解释: 这段讲述了根据病情选择泻药或补药的原则,以及服用某些药物时的饮食禁忌。


原文: 凡服泻药,不过以利为度,慎勿过多,令人下利无度,大损人也。

翻译: 凡是服用泻药,以通便为度,不要过量,否则会导致腹泻不止,严重损害身体。

解释: 这段强调了泻药的服用剂量,应适量,避免过度损伤身体。


原文: 凡诸恶疮,瘥后皆百日慎口,不尔即疮发也。

翻译: 凡是恶疮,痊愈后一百天内要忌口,否则容易复发。

解释: 这段讲述了恶疮痊愈后的饮食禁忌,以避免复发。


原文: 凡服酒药,欲得使酒气相接,无得断绝,绝不得药力。多少皆以知为度,不可令至醉,及吐则大损人也。

翻译: 凡是服用酒药,要让酒气持续,不要间断,否则药效无法发挥。酒量以适量为度,不要喝醉或呕吐,否则会严重损害身体。

解释: 这段讲述了酒药的服用方法,强调酒气持续和适量饮酒。


原文: 凡服药,皆断生冷酢滑,猪犬鸡鱼,油面蒜及果实等。其大补丸散,切忌陈臭宿滞之物,有空青忌食生血物。天门冬忌鲤鱼,白术忌桃李及雀肉、胡荽、大蒜、青鱼 等物,地黄忌芜荑,甘草忌菘菜、海藻,细辛忌生菜,菟丝子忌兔肉,牛膝忌牛肉;黄连、桔梗忌猪肉,牡丹忌胡荽,藜芦忌狸肉,半夏、菖蒲忌饴糖及羊肉,恒山、桂心忌生葱、生菜,商陆忌犬肉,茯苓忌醋物,柏子仁忌湿面,巴豆忌芦笋羹及猪肉,鳖甲忌苋菜。

翻译: 凡是服药期间,忌食生冷、酸滑、猪、狗、鸡、鱼、油、面、蒜及水果等食物。大补丸散尤其忌食陈腐、宿滞的食物,空青忌食生血物。天门冬忌鲤鱼,白术忌桃李、雀肉、胡荽、大蒜、青鱼等,地黄忌芜荑,甘草忌菘菜、海藻,细辛忌生菜,菟丝子忌兔肉,牛膝忌牛肉;黄连、桔梗忌猪肉,牡丹忌胡荽,藜芦忌狸肉,半夏、菖蒲忌饴糖及羊肉,恒山、桂心忌生葱、生菜,商陆忌犬肉,茯苓忌醋物,柏子仁忌湿面,巴豆忌芦笋羹及猪肉,鳖甲忌苋菜。

解释: 这段详细列举了服药期间的饮食禁忌,强调某些药物与特定食物相克,需特别注意。


原文: 凡服药,忌见死尸及产妇秽污触之,兼及忿怒忧劳。

翻译: 凡是服药期间,忌讳接触死尸和产妇的污秽之物,同时要避免愤怒、忧愁和过度劳累。

解释: 这段讲述了服药期间的行为禁忌,强调保持身心平静,避免接触不洁之物。


原文: 凡饵汤药,其粥食肉菜皆须大熟。熟即易消,与药相宜。若生则难消,复损药力。仍须少食菜及硬物,于药为佳,亦少进盐醋乃善,亦不得苦心用力及房室喜怒。是以治病用药力,唯在食治将息得力,大半于药有益。所以病者务在将息节慎,节慎之至,可以长生,岂惟病愈而已。

翻译: 凡是服用汤药期间,粥、肉、菜等食物都要煮熟。煮熟的食物容易消化,与药性相合。如果食物不熟,难以消化,会损害药效。还要少吃蔬菜和硬物,这样对药效更好,也要少放盐和醋。同时要避免过度劳累和情绪波动。治病用药的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饮食和休息的调理,这样对药物效果大有帮助。所以病人务必要注意休息和节制,节制到极致,不仅可以治病,还能延年益寿。

解释: 这段强调了服药期间的饮食调理和休息的重要性,认为饮食和休息对药效发挥至关重要。


原文: 凡服泻汤及诸丸散酒等,至食时须食者,皆先与一口冷醋饭,须臾乃进食为佳。

翻译: 凡是服用泻药、丸剂、散剂或酒药,到吃饭时,可以先吃一口冷醋饭,稍后再进食,这样效果更好。

解释: 这段讲述了服用某些药物后的饮食调理方法,以增强药效。


原文: 凡人忽遇风发,身心顿恶,或不能言,有如此者,当服大小续命汤及西州续命、排风、越婢等汤,于无风处密室之中,日夜四五服,勿计剂数多少,亦无虑虚,常使头面手足腹背汗出不绝为佳。服汤之时,汤消即食粥,粥消即服汤,亦少与羊肉 将补。若风大重者,相续五日五夜,服汤不绝,即经二日停汤。以羹 自补将息四体,若小瘥即当停药,渐渐将息。

翻译: 凡是突然遇到风邪发作,身心不适,甚至不能言语的人,可以服用大小续命汤、西州续命汤、排风汤、越婢汤等,在无风的密室中,日夜服用四五次,不要计较剂量多少,也不必担心虚弱,最好让头面、手足、腹背不断出汗。服药时,药汤消化后吃粥,粥消化后再服药,也可以少量吃羊肉补养。如果风邪严重,可以连续五天五夜不间断服药,然后停两天,用羹汤补养身体。如果病情稍有缓解,就应停药,逐渐调养。

解释: 这段讲述了风邪发作时的治疗方法,强调服药、出汗和饮食调理的结合。


原文: 如其不瘥,当更服汤攻之,以瘥为度。

翻译: 如果病情没有好转,应继续服用汤药治疗,直到痊愈为止。

解释: 这段强调了治疗风邪时,需坚持服药,直至病情痊愈。


原文: 凡患风,服汤,非得大汗,其风不去。所以诸风方中皆有麻黄,至如西州续命,即用八两,越婢六两,大小续命或用一两、三两、四两,故知非汗不瘥,所以治风非密室不得,辄服汤药,徒自误耳。惟更加增,未见损减矣。

翻译: 凡是风邪病,服用汤药后,必须出大汗,否则风邪无法祛除。所以各种治风方剂中都含有麻黄,比如西州续命汤用八两,越婢汤用六两,大小续命汤用一两、三两或四两,由此可见,不出汗就无法治愈。因此,治风病必须在密室中服药,否则只是自误,病情只会加重,不会减轻。

解释: 这段讲述了治风病的关键在于发汗,强调服药环境和剂量控制的重要性。


原文: 凡人五十以上,大虚者,服三石更生,慎勿用五石也。四时常以平旦服一二升,暖饮终生勿绝及一时,勿食蒜、油、猪、鸡、鱼、鹅、鸭、牛、马等肉,即无病矣。

翻译: 凡是五十岁以上,身体极度虚弱的人,可以服用三石更生散,但千万不要用五石散。四季常在早晨服用一两升,温热饮用,终身不要间断,也不要一时贪食蒜、油、猪、鸡、鱼、鹅、鸭、牛、马等肉,这样就能保持健康。

解释: 这段讲述了中老年人补养身体的方法,强调长期服用补药和饮食调理的重要性。


总结

《千金方·诸论·论服饵第八》主要讲述了药物服用的原则、剂量控制、服药时机、饮食禁忌及调理方法。文中强调根据病情、年龄和体质选择药物,注重服药后的饮食和休息调理,以达到最佳治疗效果。同时,文中还详细列举了各种药物的服用禁忌,提醒人们在服药期间注意饮食和行为,避免影响药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