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上·太医针灸宜忌第七
论曰∶欲行针灸,先知行年宜忌,及人神所在不与禁忌相应即可,今具如下。 木命人,行年在木,则不宜针及服青药。 火命人,行年在火,则不宜汗及服赤药。 土命人,行年在土,则不宜吐及服黄药。 金命人,行年在金,则不宜灸及服白药。 水命人,行年在水,则不宜下及服黑药。 凡医者不知此法,下手即困,若遇年命厄会深者,下手推天医血忌等月忌及日忌旁通法∶
月旁通∶正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十 十一 十二
天医∶卯 寅 丑 子 亥 戌 酉 申 未 巳 午 辰(呼师治病吉)
血忌∶丑 未 寅 申卯 酉 辰 戌 巳 亥 午 子(忌针灸)
月厌∶戌 酉 申 未 午 巳 辰 卯 寅 丑 子 亥(忌针灸)
四激∶戌 戌 戌 丑 丑 丑 辰 辰 辰 未 未 未(忌针灸)
月杀∶戌 巳 午 未 寅 卯 辰 亥 子 丑 申 酉(百事凶)
月刑∶巳 子 辰 申 午 丑 寅 酉 未 亥 卯 戌(不疗病)
六害∶巳 辰 卯 寅 丑 子 亥 戌 酉 申 未 午(不疗病)
上天医上呼师避病吉,若刑害上凶。
推行年医法∶
年至∶子 丑 寅 卯 辰 巳 午 未 申 酉 戌 亥
天医∶卯 戌 子 未 酉 亥 辰 寅 巳 午 丑 申
求岁天医法∶
常以传送加太岁太乙下为天医。
求月天医法∶
阳月以大吉,阴月以小吉,加月建功曹下为鬼道,传送下为天医。
推避病法∶
以小吉加月建登明下为天医,可于此避病。
推治病法∶以月将加时天医加病患年治之瘥。
唤师法∶
未 卯 巳 亥 酉(鬼所在唤师凶)
推行年人神法∶
脐∶一 十 十九 二十八 三十七 四十六 五十五 六十四 七十三 八十二
心∶二 十一 二十 二十九 三十八 四十七 五十六 六十五 七十四 八十三
肘∶三 十二 二十一 三十 三十九 四十八 五十七 六十六 七十五 八十四
咽∶四 十三 二十二 三十一 四十 四十九 五十八 六十七 七十六 八十五
口∶五 十四 二十三 三十二 四十一 五十 五十九 六十八 七十七 八十六
头∶六 十五 二十四 三十三 四十二 五十一 六十 六十九 七十八 八十七
脊∶七 十六 二十五 三十四 四十三 五十二 六十一 七十 七十九
膝∶八 十七 二十六 三十五 四十四 五十三 六十二 七十一 八十
足∶九 十八 二十七 三十六 四十五 五十四 六十三 七十二 八十一
上九部行神岁移一部,周而复始,不可针灸。
推十二部人神所在法∶
心辰∶一 十三 二十五 三十七 四十九 六十一 七十三 八十五
喉卯∶二 十四 二十六 三十八 五十 六十二 七十四 八十六
头寅∶三 十五 二十七 三十九 五十一 六十三 七十五 八十七
眉丑∶四 十六 二十八 四十 五十二 六十四 七十六 八十八
背子∶五 十七 二十九 四十一 五十三 六十五 七十七 八十九
腰亥∶六 十八 三十 四十二 五十四 六十六 七十八 九十
腹戌∶七 十九 三十一 四十三 五十五 六十七 七十九 九十一
项酉∶八 二十 三十二 四十四 五十六 六十八 八十 九十二
足申∶九 二十一 三十三 四十五 五十七 六十九 八十一 九十三
膝未∶十 二十二 三十四 四十六 五十八 七十 八十二 九十四
阴午∶十一 二十三 三十五 四十七 五十九 七十一 八十三 九十五
股巳∶十二 二十四 三十六 四十八 六十 七十二 八十四 九十六
上十二部人神所在,并不可针灸及损伤慎之。
日辰忌∶
一日足大趾 二日外踝 三日股内 四日腰 五日口舌咽悬雍 六日足小趾(《外台》云∶手小指) 七日内踝 八日足腕 九日尻 十日背腰 十一日鼻柱(《千金翼》云∶及眉)
十二日发际 十三日牙齿 十四日胃脘 十五日遍身 十六日胸乳 十七日气冲(《千金翼》云∶及胁) 十八日腹内 十九日足趺 二十日膝下 二十一日手小指 二十二日伏兔 二十三日肝俞 二十四日手阳明两胁 二十五日足阳明 二十六日手足 二十七日膝 二十八日阴 二十九日膝胫颞 三十日关元下至足心。(《外台》云∶足趺上。)
十干十二支人神忌日∶
甲日头 乙日项 丙日肩臂 丁日胸胁 戊日腹 己日背 庚日膝 辛日脚 壬日肾 癸日足
又云∶甲乙日忌寅时头 丙丁日忌辰时耳 戊己日忌午时发 庚辛日忌申时(阙文) 壬癸日忌酉时足 子日目丑日耳 寅日口(《外台》云∶胸面)卯日鼻(《外台》云∶在脾) 辰日腰 巳日手(《外台》云∶头口) 午日心 未日足(《外台》云∶两足心) 申日头(《外台》云∶二肩) 酉日背(《外台》云∶胫) 戌日项(《外台》云∶咽喉) 亥日顶(《外台》云∶臂胫) 建日申时头(《外台》云∶足) 除日酉时膝(《外台》云∶股) 满日戌时腹 平日亥时腰背 定日子时心 执日丑时手 破日寅时口 危日卯时鼻 成日辰时唇 收日巳时足(《外台》云∶头)开日
十二时忌∶
子时踝 丑时头 寅时目 卯时面耳(《外台》云∶作项) 辰时项口(《外台》云∶在面) 巳时肩(《外台》云∶在乳) 午时胸胁 未时腹 申时心 酉时背胛(《外台》并《翼》云∶在 ?
又∶立春春分脾 立夏夏至肺 立秋秋分肝 立冬冬至心 四季十八日肾。以上并不得医治凶。
凡五脏旺时不得治及忌针灸其经络凶。
又∶正月丑 二月戌 三月未 四月辰 五月丑 六月戌 七月未 八月辰 九月丑十月戌 十一月未 十二月辰
又∶春左胁 秋右胁 夏在脐 冬在腰(皆凶。)
又∶每月六日、十五日、十八日、二十二日、二十四日,小尽日,疗病令人长病。 戊午甲午(此二日大忌刺出血,服药、针灸皆凶,《千金翼》云∶不出月凶。) 甲辰 庚寅 乙卯 丙辰 辛巳(此五日针灸凶) 壬辰 甲辰 己巳 丙午 丁未(此五日男忌针灸) 甲寅乙卯 乙酉 乙巳 丁巳(此五日女人忌针灸) 甲子 壬子 甲午 丙辰 丁巳 辛卯 癸卯 乙亥(此八日忌针灸。《外台》云∶甲子日天子会,壬子日百王会,甲午日太子会,丁巳日
又∶男避除 女避破 男忌戌 女忌巳。
凡五辰 五酉 五未 及八节(先后各一日皆凶。)
论曰∶此等法,散在诸部,不可寻究,故集作一处,造次易知,所以省披讨也。
白话文翻译与解释
《千金方·针灸上·太医针灸宜忌第七》主要讲述了在进行针灸治疗时,需要遵循的宜忌原则,包括行年宜忌、人神所在、月忌、日忌等内容。以下是翻译与解释:
行年宜忌
原文:欲行针灸,先知行年宜忌,及人神所在不与禁忌相应即可,今具如下。
翻译:在进行针灸治疗之前,必须先了解患者的行年宜忌以及人神所在的位置,确保不与禁忌相冲突。以下是具体内容:
- 木命人:如果行年属木,不宜针灸及服用青色药物。
- 火命人:如果行年属火,不宜发汗及服用红色药物。
- 土命人:如果行年属土,不宜催吐及服用黄色药物。
- 金命人:如果行年属金,不宜艾灸及服用白色药物。
- 水命人:如果行年属水,不宜泻下及服用黑色药物。
解释:根据五行理论,人的命理与五行(木、火、土、金、水)相对应。行年宜忌是指根据患者当年的五行属性,避免相应的治疗方法和药物,以免产生不良后果。
月忌
原文:凡医者不知此法,下手即困,若遇年命厄会深者,下手推天医血忌等月忌及日忌旁通法。
翻译:如果医生不了解这些禁忌,治疗时就会陷入困境。如果遇到年命厄运深重的情况,可以参考天医、血忌等月忌和日忌的旁通法。
解释:月忌是指每个月中不宜进行针灸的特定日期,包括天医、血忌、月厌、四激、月杀、月刑、六害等。这些禁忌日期是根据天干地支和五行理论推算出来的,避免在这些日期进行针灸治疗。
天医、血忌、月厌等
原文:月旁通∶正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十 十一 十二
天医∶卯 寅 丑 子 亥 戌 酉 申 未 巳 午 辰(呼师治病吉)
血忌∶丑 未 寅 申卯 酉 辰 戌 巳 亥 午 子(忌针灸)
月厌∶戌 酉 申 未 午 巳 辰 卯 寅 丑 子 亥(忌针灸)
四激∶戌 戌 戌 丑 丑 丑 辰 辰 辰 未 未 未(忌针灸)
月杀∶戌 巳 午 未 寅 卯 辰 亥 子 丑 申 酉(百事凶)
月刑∶巳 子 辰 申 午 丑 寅 酉 未 亥 卯 戌(不疗病)
六害∶巳 辰 卯 寅 丑 子 亥 戌 酉 申 未 午(不疗病)
翻译:每个月中的天医、血忌、月厌、四激、月杀、月刑、六忌等禁忌日期如下:
- 天医:吉日,适合请医生治病。
- 血忌:不宜针灸。
- 月厌:不宜针灸。
- 四激:不宜针灸。
- 月杀:百事不宜,凶日。
- 月刑:不宜治疗疾病。
- 六害:不宜治疗疾病。
解释:这些禁忌日期是根据天干地支和五行理论推算出来的,避免在这些日期进行针灸治疗,以免引发不良后果。
推行年医法
原文:年至∶子 丑 寅 卯 辰 巳 午 未 申 酉 戌 亥
天医∶卯 戌 子 未 酉 亥 辰 寅 巳 午 丑 申
翻译:根据患者的行年(子、丑、寅等),可以推算出天医所在的位置。
解释:天医是吉日,适合进行治疗。根据患者的行年,可以推算出天医的位置,选择在吉日进行治疗。
人神所在
原文:脐∶一 十 十九 二十八 三十七 四十六 五十五 六十四 七十三 八十二
心∶二 十一 二十 二十九 三十八 四十七 五十六 六十五 七十四 八十三
肘∶三 十二 二十一 三十 三十九 四十八 五十七 六十六 七十五 八十四
咽∶四 十三 二十二 三十一 四十 四十九 五十八 六十七 七十六 八十五
口∶五 十四 二十三 三十二 四十一 五十 五十九 六十八 七十七 八十六
头∶六 十五 二十四 三十三 四十二 五十一 六十 六十九 七十八 八十七
脊∶七 十六 二十五 三十四 四十三 五十二 六十一 七十 七十九
膝∶八 十七 二十六 三十五 四十四 五十三 六十二 七十一 八十
足∶九 十八 二十七 三十六 四十五 五十四 六十三 七十二 八十一
翻译:人神所在的位置如下:
- 脐:1、10、19、28、37、46、55、64、73、82岁。
- 心:2、11、20、29、38、47、56、65、74、83岁。
- 肘:3、12、21、30、39、48、57、66、75、84岁。
- 咽:4、13、22、31、40、49、58、67、76、85岁。
- 口:5、14、23、32、41、50、59、68、77、86岁。
- 头:6、15、24、33、42、51、60、69、78、87岁。
- 脊:7、16、25、34、43、52、61、70、79岁。
- 膝:8、17、26、35、44、53、62、71、80岁。
- 足:9、18、27、36、45、54、63、72、81岁。
解释:人神所在的位置是指每年人神(类似于守护神)在身体的不同部位。在这些年份,不宜对人神所在的部位进行针灸或损伤,以免引发不良后果。
日辰忌
原文:一日足大趾 二日外踝 三日股内 四日腰 五日口舌咽悬雍 六日足小趾 七日内踝 八日足腕 九日尻 十日背腰 十一日鼻柱 十二日发际 十三日牙齿 十四日胃脘 十五日遍身 十六日胸乳 十七日气冲 十八日腹内 十九日足趺 二十日膝下 二十一日手小指 二十二日伏兔 二十三日肝俞 二十四日手阳明两胁 二十五日足阳明 二十六日手足 二十七日膝 二十八日阴 二十九日膝胫颞 三十日关元下至足心。
翻译:每个月中不宜针灸的具体日期如下:
- 一日:足大趾。
- 二日:外踝。
- 三日:股内。
- 四日:腰。
- 五日:口舌咽悬雍。
- 六日:足小趾。
- 七日:内踝。
- 八日:足腕。
- 九日:尻。
- 十日:背腰。
- 十一日:鼻柱。
- 十二日:发际。
- 十三日:牙齿。
- 十四日:胃脘。
- 十五日:遍身。
- 十六日:胸乳。
- 十七日:气冲。
- 十八日:腹内。
- 十九日:足趺。
- 二十日:膝下。
- 二十一日:手小指。
- 二十二日:伏兔。
- 二十三日:肝俞。
- 二十四日:手阳明两胁。
- 二十五日:足阳明。
- 二十六日:手足。
- 二十七日:膝。
- 二十八日:阴。
- 二十九日:膝胫颞。
- 三十日:关元下至足心。
解释:日辰忌是指每个月中不宜进行针灸的具体日期和部位。这些禁忌是根据天干地支和五行理论推算出来的,避免在这些日期和部位进行针灸治疗,以免引发不良后果。
十干十二支人神忌日
原文:甲日头 乙日项 丙日肩臂 丁日胸胁 戊日腹 己日背 庚日膝 辛日脚 壬日肾 癸日足
又云∶甲乙日忌寅时头 丙丁日忌辰时耳 戊己日忌午时发 庚辛日忌申时(阙文) 壬癸日忌酉时足 子日目丑日耳 寅日口 卯日鼻 辰日腰 巳日手 午日心 未日足 申日头 酉日背 戌日项 亥日顶 建日申时头 除日酉时膝 满日戌时腹 平日亥时腰背 定日子时心 执日丑时手 破日寅时口 危日卯时鼻 成日辰时唇 收日巳时足 开日
翻译:根据天干地支,不宜进行针灸的日期和时辰如下:
- 甲日:头。
- 乙日:项。
- 丙日:肩臂。
- 丁日:胸胁。
- 戊日:腹。
- 己日:背。
- 庚日:膝。
- 辛日:脚。
- 壬日:肾。
- 癸日:足。
此外,还有以下时辰禁忌:
- 甲乙日:寅时不宜针灸头部。
- 丙丁日:辰时不宜针灸耳部。
- 戊己日:午时不宜针灸发部。
- 庚辛日:申时不宜针灸(缺文)。
- 壬癸日:酉时不宜针灸足部。
- 子日:目。
- 丑日:耳。
- 寅日:口。
- 卯日:鼻。
- 辰日:腰。
- 巳日:手。
- 午日:心。
- 未日:足。
- 申日:头。
- 酉日:背。
- 戌日:项。
- 亥日:顶。
解释:根据天干地支,不宜进行针灸的日期和时辰。这些禁忌是根据天干地支和五行理论推算出来的,避免在这些日期和时辰进行针灸治疗,以免引发不良后果。
总结
《千金方·针灸上·太医针灸宜忌第七》详细记录了针灸治疗时需要遵循的宜忌原则,包括行年宜忌、人神所在、月忌、日忌等内容。这些禁忌是根据天干地支、五行理论以及人体经络理论推算出来的,旨在避免在不当的时间或部位进行针灸治疗,以确保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