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上·手三阴三阳穴流注法第二(上)
凡孔穴所出为井。所流为荣。所注为输。所过为源。所行为经。所入为合。
灸刺大法∶春取荥。夏取输。季夏取经。秋取合。冬取井。
肺,出少商为井,手太阴脉也。流于鱼际为荥,注于大泉为输,过于列缺为源,行于经渠为经,入于尺泽为合。
心,出于中冲为井,心包络脉也。流于劳宫为荥,注于大陵为输,过于内关为源,行于间使为经,入于曲泽为合。
又心,出于少冲为井,手少阴脉也。流于少府为荥,注于神门为输,过于通里为源,行于灵道为经,入于少海为合。
大肠,出于商阳为井,手阳明脉也。流于二间为荥,注于三间为输,过于合谷为源,行于阳溪为经,入于曲池为合。
三焦,出于关冲为井,手少阳脉也。流于液门为荥,注于中渚为输,过于阳池为源,行于支沟为经,入于天井为合。
小肠,出于少泽为井,手太阳脉也。流于前谷为荥,注于后溪为输,过于腕骨为源,行于阳谷为经,入于小海为合。

白话文翻译

以下是《千金方》中关于手三阴三阳经穴流注法的内容,翻译为白话文:

  1. 穴位分类

    • 井穴:是经脉的起点,气血从这里开始流出。
    • 荥穴:是气血开始流动的地方。
    • 输穴:是气血汇聚的地方。
    • 源穴:是气血经过的地方。
    • 经穴:是气血运行的主要通道。
    • 合穴:是气血汇聚并进入深层的地方。
  2. 针灸的基本原则

    • 春季:选取荥穴进行治疗。
    • 夏季:选取输穴进行治疗。
    • 季夏(夏末):选取经穴进行治疗。
    • 秋季:选取合穴进行治疗。
    • 冬季:选取井穴进行治疗。
  3. 各经脉的穴位

    • 肺经

      • 井穴:少商(手太阴脉)。
      • 荥穴:鱼际。
      • 输穴:大泉。
      • 源穴:列缺。
      • 经穴:经渠。
      • 合穴:尺泽。
    • 心包经

      • 井穴:中冲(心包络脉)。
      • 荥穴:劳宫。
      • 输穴:大陵。
      • 源穴:内关。
      • 经穴:间使。
      • 合穴:曲泽。
    • 心经

      • 井穴:少冲(手少阴脉)。
      • 荥穴:少府。
      • 输穴:神门。
      • 源穴:通里。
      • 经穴:灵道。
      • 合穴:少海。
    • 大肠经

      • 井穴:商阳(手阳明脉)。
      • 荥穴:二间。
      • 输穴:三间。
      • 源穴:合谷。
      • 经穴:阳溪。
      • 合穴:曲池。
    • 三焦经

      • 井穴:关冲(手少阳脉)。
      • 荥穴:液门。
      • 输穴:中渚。
      • 源穴:阳池。
      • 经穴:支沟。
      • 合穴:天井。
    • 小肠经

      • 井穴:少泽(手太阳脉)。
      • 荥穴:前谷。
      • 输穴:后溪。
      • 源穴:腕骨。
      • 经穴:阳谷。
      • 合穴:小海。

解释

  1. 穴位分类

    • 井、荥、输、源、经、合是中医针灸学中描述穴位功能的术语,反映了气血在经脉中的流动和变化过程。井穴是气血的起点,荥穴是气血开始流动的地方,输穴是气血汇聚的地方,源穴是气血经过的地方,经穴是气血运行的主要通道,合穴是气血汇聚并进入深层的地方。
  2. 针灸的基本原则

    • 中医认为,人体的气血运行与四季变化密切相关。因此,在不同的季节,选择不同的穴位进行治疗,可以更好地调节气血,达到治疗和保健的目的。春季选取荥穴,夏季选取输穴,季夏选取经穴,秋季选取合穴,冬季选取井穴,这是根据季节变化和气血运行的特点来制定的针灸原则。
  3. 各经脉的穴位

    • 这部分内容详细列出了手三阴(肺经、心包经、心经)和手三阳(大肠经、三焦经、小肠经)的井、荥、输、源、经、合穴。这些穴位是针灸治疗中的重要穴位,了解它们的分布和功能,对于针灸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通过这些内容,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医针灸学中关于穴位和气血运行的理论,以及如何根据季节变化选择合适的穴位进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