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下·妇人病第八
小腹坚痛,月水不通,刺带脉入六分,灸五壮,在季肋端(一作下一寸八分。) 漏下,若血闭不通逆气胀,刺血海,入五分,灸五壮,在膝膑上内廉白肉际二寸半。 漏血,小腹胀满如阻,体寒热,腹遍肿,刺阴谷,入四分,灸三壮。在膝内辅骨后大筋之下小筋之上,屈膝乃得之。(《甲乙》云∶漏血,小便黄阴谷主之。)女子疝瘕,按之如以汤沃两股中,小腹肿阴挺出痛,经水来下,阴中肿或痒,漉青汁如葵羹,血闭无子,不嗜食,刺曲泉,在膝内辅骨下大筋上小筋下陷中,屈膝乃得之。刺入六分,灸三壮。 疝瘕按之如以汤沃股内至膝,飧泄,阴中痛,少腹痛坚,急重下湿,不嗜食,刺阴陵泉,入二分,灸三壮,在膝下内侧辅骨下陷中,伸足乃得之。 经逆,四肢淫泺,阴暴跳疝,小腹偏痛,刺阴跷,入三分,灸三壮,在内踝下容爪甲。(即照海穴也。) 小腹大字难,嗌干嗜饮,挟脊疝,刺中封,入四分,灸三壮,在内踝前一寸半,伸足取之。 女子不字,阴暴出,经漏,刺然谷,入三分,灸三壮,在足内踝前起大骨下陷中。 字难若胞衣不出,泄风从头至足,刺昆仑,入五分,灸三壮,在足外踝后跟骨上。 月事不利见赤白,而有身反败阴寒、刺行间,入六分,灸三壮,在足大趾间动应手。 月闭溺赤,脊强互引反折,汗不出,刺腰俞,入二寸,留七呼,灸三壮,在第二十一椎节下间, 绝子,疟,寒热,阴挺出不禁白沥, ,脊反折,刺上 ,入二寸,留七呼,灸三壮,在第一空腰髁下一寸挟脊。赤白沥,心下积胀,腰痛不可俯仰,刺次 ,入三寸,留七呼,灸三壮,在第二空挟脊陷中。 赤淫时白,气癃,月事少,刺中,入二寸,留七呼,灸三壮,在第三空挟脊陷中。 下苍汁不禁,赤沥,阴中痒痛引小腹,控不可以俯仰,刺腰尻交在两胛 数发针立已。(一云∶下 。)肠鸣泄注,刺下 ,入二寸,留七呼,灸三壮,在第四空挟脊陷中。 赤白里急,螈 ,刺五枢,入一寸,灸五壮,在带脉下三寸。 拘挛,腹满,疝,月事不下,乳余疾,绝子,阴痒,贲豚,上 腹坚痛,下引阴中不得小便,刺阴交,入八分,灸五壮,在脐下一寸。 腹满,疝积,乳余疾,绝子,阴绝子, 血在内不下,胞转不得尿,小腹满石水痛,刺关元,入二寸,灸七壮,在脐下三寸。又主引胁下胀,头痛,身背热,奔豚寒,小便数,泄不止。 子门不端,小腹苦寒,阴痒及痛,奔豚抢心,饥不能食,腹胀经闭不通,小便不利,乳余疾,绝子,内不足,刺中极,入二寸,留十呼,灸三壮,在脐下四寸。 赤白沃,阴中干痛,恶合阴阳,小腹 坚,小便闭,刺屈骨,入一寸半,灸三壮,在中极下一寸。 月事不通,奔泄气上下引腰脊痛,刺气穴,入一寸,灸五壮,在四满下一寸。 胞中痛、恶血,月水不以时休止,腹胀肠鸣,气上冲胸,刺天枢,入五分,灸三壮,去肓俞一寸半。 小腹胀满,痛引阴中,月水至则腰背痛,胞中瘕,子门寒大小便不通,刺水道,入二寸半,灸五壮,在大巨下三寸。 月水不利,或暴闭塞,腹胀满癃,淫泺身热,乳难子上抢心,若胞不出,众气尽乱,腹中绞痛,不得反息,正仰卧屈一膝伸一膝,并气冲上,针入三寸,气至泻之,在归来下一寸动脉应手。产余疾,食饮不下,奔豚上下,伤食腹满,刺期门入四分,灸五壮,在第二肋端。 乳痈,惊,痹,胫重,足跗不收,跟痛,刺下廉,入三分,灸三壮,在上廉下三寸。 月水不利,见血而有身则败,乳肿,刺临泣,入二分,灸三壮,在足小趾,次趾间,去侠溪一寸半。女人疝及小腹肿,溏泄,癃,遗尿,阴痛,面尘黑,目下 痛,漏血,刺太冲,入三分,灸三壮,在足大趾本节后二寸中动脉。 女子疝赤白淫下,时多时少,暴腹痛,刺蠡沟,入三分,灸三壮,在内踝上五寸。 女子无子,咳而短气,刺涌泉,入三分,灸三壮,在足心陷者中。 乳难,子上冲心,阴疝,刺冲门,入七分,灸五壮,在府舍下上去大横五寸。 女子不下月水,痹惊善悲不乐,如堕坠,汗不出,刺照海,入四分,灸二壮,在内踝下四分。又主女子淋,阴挺出,四肢淫泺。 血不通,刺会阴,入二寸,留七呼,灸三壮,在大便前小便后。 子脏中有恶血内逆满痛,刺石关,入一寸,灸五壮在阴都下一寸。 肓门 主乳余疾。 三里 主乳痈有热。 神封 膺窗 主乳痈寒热,短气卧不安。 乳根 主膺肿乳痈凄索寒热,痛不可按。 太溪 侠溪 主乳痈肿溃。(又云∶侠溪主小腹坚痛,月水不通。) 大泉 主妒乳,膺胸痛。 大赫 主女子赤沃。 四满 主子脏中有恶血内逆满痛疝。(又云∶主胞中有血。)
中极主拘挛腹疝,月水不下,乳余疾,绝子,阴痒。气冲 主无子小腹痛。 支沟 主女人脊忽目 赤。 筑宾 主大疝绝子。 阴廉 主绝产。 涌泉 阴谷 主男子如蛊,女子如阻,身体腰脊如解,不欲食。 大泉 照海 主不字,阴暴出,淋漏,月水不来,多闷而心下痛。
(又云∶照海主阴挺下血,阴中肿或痒,漉青汁若葵汁。)

白话文翻译与解释

以下是《千金方》中“针灸下·妇人病第八”内容的白话文翻译与解释:

1. 小腹坚硬疼痛,月经不通

  • 治疗方法:针刺带脉穴,进针六分,灸五壮。带脉穴位于季肋端(即肋骨末端)。
  • 解释:带脉穴是调节妇科疾病的重要穴位,尤其适用于月经不调、小腹疼痛等症状。

2. 漏下、血闭不通、逆气胀

  • 治疗方法:针刺血海穴,进针五分,灸五壮。血海穴位于膝盖内侧上方,白肉际处二寸半。
  • 解释:血海穴主要用于治疗月经不调、血瘀等症状,能调节气血运行。

3. 漏血、小腹胀满、体寒热、腹肿

  • 治疗方法:针刺阴谷穴,进针四分,灸三壮。阴谷穴位于膝盖内侧,屈膝时在大筋与小筋之间。
  • 解释:阴谷穴用于治疗妇科出血、小腹胀满、寒热交替等症状。

4. 女子疝瘕、小腹肿、阴挺出痛、经水来下、阴中肿或痒

  • 治疗方法:针刺曲泉穴,进针六分,灸三壮。曲泉穴位于膝盖内侧,屈膝时在大筋与小筋之间。
  • 解释:曲泉穴用于治疗妇科疝瘕、小腹肿痛、阴挺等症状。

5. 疝瘕、飧泄、阴中痛、少腹痛坚、急重下湿

  • 治疗方法:针刺阴陵泉穴,进针二分,灸三壮。阴陵泉穴位于膝盖内侧下方,伸足时在凹陷处。
  • 解释:阴陵泉穴用于治疗疝瘕、腹泻、小腹疼痛等症状。

6. 经逆、四肢淫泺、阴暴跳疝、小腹偏痛

  • 治疗方法:针刺阴跷穴,进针三分,灸三壮。阴跷穴位于内踝下方,即照海穴。
  • 解释:阴跷穴用于治疗月经逆行、四肢无力、小腹偏痛等症状。

7. 小腹大字难、嗌干嗜饮、挟脊疝

  • 治疗方法:针刺中封穴,进针四分,灸三壮。中封穴位于内踝前方一寸半,伸足取之。
  • 解释:中封穴用于治疗小腹不适、口干、挟脊疝等症状。

8. 女子不字、阴暴出、经漏

  • 治疗方法:针刺然谷穴,进针三分,灸三壮。然谷穴位于足内踝前方,大骨下凹陷处。
  • 解释:然谷穴用于治疗不孕、阴部出血、月经漏下等症状。

9. 字难若胞衣不出、泄风从头至足

  • 治疗方法:针刺昆仑穴,进针五分,灸三壮。昆仑穴位于足外踝后方,跟骨上方。
  • 解释:昆仑穴用于治疗难产、胞衣不下、全身风邪等症状。

10. 月事不利、见赤白、而有身反败阴寒

  • 治疗方法:针刺行间穴,进针六分,灸三壮。行间穴位于足大趾间,动应手处。
  • 解释:行间穴用于治疗月经不调、赤白带下、阴寒等症状。

11. 月闭溺赤、脊强互引反折、汗不出

  • 治疗方法:针刺腰俞穴,进针二寸,留针七呼,灸三壮。腰俞穴位于第二十一椎节下间。
  • 解释:腰俞穴用于治疗月经闭止、小便赤、脊背强直等症状。

12. 绝子、疟、寒热、阴挺出不禁白沥

  • 治疗方法:针刺上髎穴,进针二寸,留针七呼,灸三壮。上髎穴位于第一空腰髁下一寸,挟脊处。
  • 解释:上髎穴用于治疗不孕、疟疾、寒热交替、阴挺等症状。

13. 赤白沥、心下积胀、腰痛不可俯仰

  • 治疗方法:针刺次髎穴,进针三寸,留针七呼,灸三壮。次髎穴位于第二空挟脊凹陷处。
  • 解释:次髎穴用于治疗赤白带下、心下胀满、腰痛等症状。

14. 赤淫时白、气癃、月事少

  • 治疗方法:针刺中髎穴,进针二寸,留针七呼,灸三壮。中髎穴位于第三空挟脊凹陷处。
  • 解释:中髎穴用于治疗赤白带下、气滞、月经量少等症状。

15. 下苍汁不禁、赤沥、阴中痒痛引小腹

  • 治疗方法:针刺腰尻交穴,在两胛骨间,多次针刺立效。
  • 解释:腰尻交穴用于治疗下体分泌物异常、阴部痒痛等症状。

16. 肠鸣泄注

  • 治疗方法:针刺下髎穴,进针二寸,留针七呼,灸三壮。下髎穴位于第四空挟脊凹陷处。
  • 解释:下髎穴用于治疗肠鸣、腹泻等症状。

17. 赤白里急、螈

  • 治疗方法:针刺五枢穴,进针一寸,灸五壮。五枢穴位于带脉下三寸。
  • 解释:五枢穴用于治疗赤白带下、里急后重等症状。

18. 拘挛、腹满、疝、月事不下、乳余疾、绝子、阴痒

  • 治疗方法:针刺阴交穴,进针八分,灸五壮。阴交穴位于脐下一寸。
  • 解释:阴交穴用于治疗腹满、疝气、月经不调、不孕、阴痒等症状。

19. 腹满、疝积、乳余疾、绝子、阴绝子、血在内不下、胞转不得尿

  • 治疗方法:针刺关元穴,进针二寸,灸七壮。关元穴位于脐下三寸。
  • 解释:关元穴用于治疗腹满、疝气、不孕、尿闭等症状。

20. 子门不端、小腹苦寒、阴痒及痛、奔豚抢心、饥不能食

  • 治疗方法:针刺中极穴,进针二寸,留针十呼,灸三壮。中极穴位于脐下四寸。
  • 解释:中极穴用于治疗子宫不正、小腹寒痛、阴痒、奔豚等症状。

21. 赤白沃、阴中干痛、恶合阴阳、小腹坚、小便闭

  • 治疗方法:针刺屈骨穴,进针一寸半,灸三壮。屈骨穴位于中极穴下一寸。
  • 解释:屈骨穴用于治疗赤白带下、阴部干痛、小腹坚硬、尿闭等症状。

22. 月事不通、奔泄气上下引腰脊痛

  • 治疗方法:针刺气穴,进针一寸,灸五壮。气穴位于四满穴下一寸。
  • 解释:气穴用于治疗月经不通、气逆、腰脊痛等症状。

23. 胞中痛、恶血、月水不以时休止、腹胀肠鸣、气上冲胸

  • 治疗方法:针刺天枢穴,进针五分,灸三壮。天枢穴位于肓俞穴旁一寸半。
  • 解释:天枢穴用于治疗子宫疼痛、恶血、月经不调、腹胀等症状。

24. 小腹胀满、痛引阴中、月水至则腰背痛、胞中瘕、子门寒

  • 治疗方法:针刺水道穴,进针二寸半,灸五壮。水道穴位于大巨穴下三寸。
  • 解释:水道穴用于治疗小腹胀满、月经痛、子宫寒等症状。

25. 月水不利、或暴闭塞、腹胀满癃、淫泺身热、乳难子上抢心

  • 治疗方法:针刺气冲穴,进针三寸,气至泻之。气冲穴位于归来穴下一寸,动脉应手处。
  • 解释:气冲穴用于治疗月经不调、腹胀、尿闭、乳难等症状。

26. 产余疾、食饮不下、奔豚上下、伤食腹满

  • 治疗方法:针刺期门穴,进针四分,灸五壮。期门穴位于第二肋端。
  • 解释:期门穴用于治疗产后疾病、饮食不下、奔豚、腹满等症状。

27. 乳痈、惊、痹、胫重、足跗不收、跟痛

  • 治疗方法:针刺下廉穴,进针三分,灸三壮。下廉穴位于上廉穴下三寸。
  • 解释:下廉穴用于治疗乳痈、惊悸、痹痛、足跟痛等症状。

28. 月水不利、见血而有身则败、乳肿

  • 治疗方法:针刺临泣穴,进针二分,灸三壮。临泣穴位于足小趾与次趾间,距侠溪穴一寸半。
  • 解释:临泣穴用于治疗月经不调、乳肿等症状。

29. 女人疝及小腹肿、溏泄、癃、遗尿、阴痛、面尘黑、目下痛、漏血

  • 治疗方法:针刺太冲穴,进针三分,灸三壮。太冲穴位于足大趾本节后二寸,动脉处。
  • 解释:太冲穴用于治疗疝气、小腹肿痛、遗尿、阴痛、漏血等症状。

30. 女子疝赤白淫下、时多时少、暴腹痛

  • 治疗方法:针刺蠡沟穴,进针三分,灸三壮。蠡沟穴位于内踝上五寸。
  • 解释:蠡沟穴用于治疗疝气、赤白带下、腹痛等症状。

31. 女子无子、咳而短气

  • 治疗方法:针刺涌泉穴,进针三分,灸三壮。涌泉穴位于足心凹陷处。
  • 解释:涌泉穴用于治疗不孕、咳嗽、气短等症状。

32. 乳难、子上冲心、阴疝

  • 治疗方法:针刺冲门穴,进针七分,灸五壮。冲门穴位于府舍穴下,距大横穴五寸。
  • 解释:冲门穴用于治疗乳难、阴疝等症状。

33. 女子不下月水、痹惊善悲不乐、如堕坠、汗不出

  • 治疗方法:针刺照海穴,进针四分,灸二壮。照海穴位于内踝下四分。
  • 解释:照海穴用于治疗月经不调、惊悸、悲伤、汗不出等症状。

34. 血不通

  • 治疗方法:针刺会阴穴,进针二寸,留针七呼,灸三壮。会阴穴位于大便前、小便后。
  • 解释:会阴穴用于治疗血瘀、月经不调等症状。

35. 子脏中有恶血内逆满痛

  • 治疗方法:针刺石关穴,进针一寸,灸五壮。石关穴位于阴都穴下一寸。
  • 解释:石关穴用于治疗子宫内恶血、满痛等症状。

36. 乳余疾

  • 治疗方法:针刺肓门穴。
  • 解释:肓门穴用于治疗乳腺疾病。

37. 乳痈有热

  • 治疗方法:针刺三里穴。
  • 解释:三里穴用于治疗乳腺炎伴有发热。

38. 乳痈寒热、短气卧不安

  • 治疗方法:针刺神封穴、膺窗穴。
  • 解释:神封穴、膺窗穴用于治疗乳腺炎伴有寒热、气短、睡眠不安。

39. 膺肿乳痈凄索寒热、痛不可按

  • 治疗方法:针刺乳根穴。
  • 解释:乳根穴用于治疗乳腺炎伴有寒热、疼痛。

40. 乳痈肿溃

  • 治疗方法:针刺太溪穴、侠溪穴。
  • 解释:太溪穴、侠溪穴用于治疗乳腺炎肿溃。

41. 妒乳、膺胸痛

  • 治疗方法:针刺大泉穴。
  • 解释:大泉穴用于治疗乳腺炎、胸痛。

42. 女子赤沃

  • 治疗方法:针刺大赫穴。
  • 解释:大赫穴用于治疗女子赤白带下。

43. 子脏中有恶血内逆满痛疝

  • 治疗方法:针刺四满穴。
  • 解释:四满穴用于治疗子宫内恶血、满痛、疝气。

44. 拘挛腹疝、月水不下、乳余疾、绝子、阴痒

  • 治疗方法:针刺中极穴。
  • 解释:中极穴用于治疗腹疝、月经不调、不孕、阴痒等症状。

45. 无子小腹痛

  • 治疗方法:针刺气冲穴。
  • 解释:气冲穴用于治疗不孕、小腹痛。

46. 女人脊忽目赤

  • 治疗方法:针刺支沟穴。
  • 解释:支沟穴用于治疗女子脊背不适、目赤。

47. 大疝绝子

  • 治疗方法:针刺筑宾穴。
  • 解释:筑宾穴用于治疗大疝、不孕。

48. 绝产

  • 治疗方法:针刺阴廉穴。
  • 解释:阴廉穴用于治疗不孕。

49. 男子如蛊、女子如阻、身体腰脊如解、不欲食

  • 治疗方法:针刺涌泉穴、阴谷穴。
  • 解释:涌泉穴、阴谷穴用于治疗男子如蛊、女子如阻、腰脊不适、食欲不振等症状。

50. 不字、阴暴出、淋漏、月水不来、多闷而心下痛

  • 治疗方法:针刺大泉穴、照海穴。
  • 解释:大泉穴、照海穴用于治疗不孕、阴部出血、月经不调、心下痛等症状。

总结

该部分内容详细介绍了针对女性各种妇科疾病的针灸治疗方法,包括月经不调、不孕、小腹疼痛、阴部不适等症状。通过针刺特定穴位并配合灸法,能够有效调节气血、缓解疼痛、改善妇科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