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故至诚无息。
不息则久,久则征。
征则悠远。悠远,则博厚。博厚,则高明。
博厚,所以载物也。高明,所以覆物也。悠久,所以成物也。
博厚,配地。高明,配天。悠久,无疆。
如此者,不见而章,不动而变,无为而成。
天地之道,可一言而尽也。其为物不贰,则其生物不测。
天地之道,博也、厚也、高也、明也、悠也、久也。
今夫天斯昭昭之多,及其无穷也,日月星辰系焉,万物覆焉。今夫地一撮土之多,及其广厚载华岳而不重,振河海而不洩,万物载焉。今夫山一卷石之多,及其广大,草木生之,禽兽居之,宝藏兴焉。今夫水,一勺之多,及其不测,鼋、鼍、蛟、龙、鱼、鳖生焉,货财殖焉。
诗云,“维天之命,於穆不已。”盖曰,天之所以为天也。“於乎不显,文王之德之纯。”盖曰,文王之所以为文也。纯亦不已。
解释
翻译:
所以,至诚之道永不停止。
不停止就能长久,长久就能显现。
显现就能悠远,悠远就能博大深厚,博大深厚就能高大光明。
博大深厚,所以能承载万物;高大光明,所以能覆盖万物;悠远长久,所以能成就万物。
博大深厚,与地相配;高大光明,与天相配;悠远长久,无边无际。
像这样,不显现却能彰显,不行动却能变化,无所作为却能成就。
天地之道,可以用一句话概括:它作为万物是专一的,所以它生成万物是无穷无尽的。
天地之道,博大、深厚、高大、光明、悠远、长久。
现在,天虽然只是明亮的一点,但到了无穷无尽时,日月星辰都悬挂其中,万物都被它覆盖。现在,地虽然只是一撮土,但到了广博深厚时,承载华山而不觉得重,容纳河海而不泄漏,万物都被它承载。现在,山虽然只是一块石头,但到了广大时,草木生长,禽兽居住,宝藏蕴藏其中。现在,水虽然只是一勺,但到了深不可测时,鼋、鼍、蛟、龙、鱼、鳖都生长其中,货财也由此繁衍。
《诗经》说:“上天的命令,深远而永不停息。”这说的是天之所以为天的道理。“多么显赫啊,文王的德行纯正。”这说的是文王之所以为文王的道理。纯正也是永不停息的。
解释:
这一章主要阐述了“至诚”的力量及其与天地之道的关联。
1. 至诚无息:至诚是永恒不变的,它不会停止,因此能够长久存在。
2. 不息则久,久则征:不停止就能长久,长久就能显现其作用。
3. 征则悠远,悠远则博厚,博厚则高明:显现后,其影响会深远,进而变得博大深厚,最终达到高大光明。
4. 博厚、高明、悠久的作用:博大深厚能承载万物,高大光明能覆盖万物,悠远长久能成就万物。
5. 与天地相配:博大深厚与地相配,高大光明与天相配,悠远长久无边无际。
6. 至诚的特点:至诚之道不需要刻意显现,却能彰显;不需要刻意行动,却能变化;不需要刻意作为,却能成就。
7. 天地之道的本质:天地之道专一不变,所以能生成万物,无穷无尽。
8. 天地之道的表现:天地之道博大、深厚、高大、光明、悠远、长久。
9. 自然界的例证:通过天、地、山、水的例子,说明虽然看似微小,但它们的本质是广大深远的,能够承载、覆盖、滋养万物。
10. 引用《诗经》:强调天道的深远永不停息,以及文王德行的纯正与永恒。
这一章通过至诚与天地之道的类比,揭示了至诚的永恒性和强大作用,强调了自然与德行的深远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