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子曰:“无忧者,其惟文王乎。以王季为父,以武王为子。父作之,子述之。
武王缵太王、王季、文王之绪。壹戎衣,而有天下。身不失天下之显名。尊为天子。富有四海之内。宗庙飨之。子孙保之。
武王末受命,周公成文武之德。追王太王、王季,上祀先公以天子之礼。斯礼也,达乎诸侯大夫,及士庶人。父为大夫,子为士;葬以大夫,祭以士。父为士,子为大夫;葬以士,祭以大夫。期之丧,达乎大夫;三年之丧,达乎天子;父母之丧,无贵贱,一也。”
解释
翻译:
孔子说:“没有忧愁的人,大概只有周文王了吧。他有王季这样的父亲,有武王这样的儿子。父亲开创了基业,儿子继承并发展了他的事业。
武王继承了太王、王季、文王的功业,凭借一次征伐,便拥有了天下。他本人没有失去显赫的名声,被尊为天子,富有四海之内。他的宗庙受到祭祀,子孙世代守护着他的基业。
武王晚年接受了天命,周公则进一步完成了文王、武王的德行。他追封太王、王季为王,并用天子的礼仪祭祀先公。这种礼仪,不仅适用于诸侯、大夫,还推广到士人和庶人。父亲是大夫,儿子是士;父亲去世后,按大夫的礼仪安葬,按士的礼仪祭祀。父亲是士,儿子是大夫;父亲去世后,按士的礼仪安葬,按大夫的礼仪祭祀。一年的丧期,适用于大夫;三年的丧期,适用于天子。无论身份贵贱,父母去世后,服丧的礼仪都是一样的。”
解释:
这一章主要讲述了周文王、武王和周公的德行与功业,强调了孝道和礼制的重要性。
1. 文王的无忧:文王之所以无忧,是因为他有一个贤明的父亲王季,开创了基业,又有一个能干的儿子武王,继承并发展了他的事业。文王不必担忧家族的未来,因为他既有父辈的奠基,又有后代的传承。
2. 武王的功业:武王继承了先祖的基业,通过一次征伐便统一了天下,成为天子,享有显赫的名声和富贵的地位。他的功业不仅体现在个人成就上,还体现在他能够维护家族和国家的长久繁荣。
3. 周公的贡献:周公在武王晚年完成了文王、武王的德行,进一步完善了礼制。他追封先祖为王,并用天子的礼仪祭祀先公,将这种礼仪推广到各个阶层,体现了礼制的普遍性和公平性。
4. 礼制的普遍性:无论是诸侯、大夫,还是士人和庶人,礼制都适用于他们。父亲和儿子的身份不同,安葬和祭祀的礼仪也有所不同,但父母去世后,服丧的礼仪无论身份贵贱都是一样的,体现了孝道的平等性。
这一章通过讲述周文王、武王和周公的德行与功业,强调了孝道和礼制的重要性,表明礼制不仅是维系社会秩序的基础,也是体现孝道和道德的重要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