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君子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
素富贵,行乎富贵;素贫贱,行乎贫贱;素夷狄,行乎夷狄;素患难,行乎患难。君子无入而不自得焉。
在上位,不陵下;在下位,不援上;正己而不求于人则无怨。上不怨天,下不尤人。
故君子居易以俟命,小人行险以徼幸。
子曰:“射有似乎君子。失诸正鹄,反求诸其身。”
解释
君子根据自己所处的地位行事,不羡慕地位之外的事物。处于富贵时,就以富贵的方式行事;处于贫贱时,就以贫贱的方式行事;处于夷狄之地,就以夷狄的方式行事;处于患难之中,就以患难的方式行事。君子无论处于什么境地,都能安然自得。
处于上位时,不欺凌下属;处于下位时,不攀附上级。端正自己而不苛求他人,就不会有怨恨。对上不抱怨天命,对下不责怪他人。
所以,君子安于平易的处境,等待天命的安排;小人则铤而走险,妄图侥幸得到非分的东西。
孔子说:“射箭的道理与君子之道相似。如果没有射中靶心,应该反思自己,而不是责怪外在因素。”
解释:
这一章主要阐述了君子应有的处世态度。君子无论处于何种境地,都能安于本分,坦然面对,既不羡慕外在的荣华富贵,也不因处境艰难而怨天尤人。君子注重自我修养,端正自己的行为,不依赖或苛求他人,因此能够做到内心平和,无所怨尤。同时,君子以平和的心态面对命运,不妄图通过不正当的手段获取利益,而是顺其自然,等待时机。
孔子以射箭为喻,强调君子应时刻反省自身,遇到问题时先从自己身上找原因,而不是推卸责任或责怪他人。这种自我反省和自律的精神,是君子修身的重要原则。
总的来说,这一章强调了君子应具备的安分守己、自我反省、不怨天尤人的品德,以及面对命运时的坦然与从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