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章章句上·第九节
万章问曰:“或曰:‘百里奚自鬻于秦养牲者,五羊之皮,食牛,以要秦穆公。’信乎?”
孟子曰:“否,不然。好事者为之也。百里奚,虞人也。晋人以垂棘之璧与屈产之乘,假道于虞以伐虢。宫之奇谏,百里奚不谏。知虞公之不可谏而去,之秦,年已七十矣,曾不知以食牛干秦穆公之为污也,可谓智乎?不可谏而不谏,可谓不智乎?知虞公之将亡而先去之,不可谓不智也。时举于秦,知穆公之可与有行也而相之,可谓不智乎?相秦而显其君于天下,可传于后世,不贤而能之乎?自鬻以成其君,乡党自好者不为,而谓贤者为之乎?”
注释:### 白话文翻译:
万章问道:“有人说:‘百里奚把自己卖给秦国养牲畜的人,用五张羊皮的价格,给人喂牛,以此来接近秦穆公。’这是真的吗?”
孟子回答说:“不,不是这样的。这是好事之人编造的。百里奚是虞国人。晋国用垂棘的璧玉和屈地产的好马,向虞国借道去攻打虢国。宫之奇劝谏虞公,但百里奚没有劝谏。他知道虞公不可劝谏,于是离开了虞国,去了秦国,那时他已经七十岁了。如果他真的不知道用喂牛的方式来接近秦穆公是污秽的行为,那能说他聪明吗?不可劝谏而不劝谏,能说他不聪明吗?他知道虞公将要灭亡而提前离开,不能说他不聪明。他在秦国被举荐,知道秦穆公是可以与之共事的人而辅佐他,能说他不聪明吗?他辅佐秦国,使秦穆公在天下显赫,功绩传于后世,如果不是贤能的人,能做到这些吗?把自己卖了来成就君主,连乡里自爱的人都不会做,何况是贤者呢?”
解释:
这段古文主要讨论了百里奚的故事,反驳了关于百里奚自卖为奴以接近秦穆公的说法。孟子认为这是好事之人编造的,不符合百里奚的智慧和贤能。
百里奚的背景:百里奚是虞国人,晋国攻打虢国时,向虞国借道。宫之奇劝谏虞公不要借道,但百里奚没有劝谏,因为他知道虞公不可劝谏,于是离开了虞国,去了秦国。
反驳自卖为奴的说法:孟子认为,如果百里奚真的自卖为奴,用喂牛的方式来接近秦穆公,那么他就不够聪明。但事实上,百里奚是明智的,他知道虞公不可劝谏而离开,去了秦国,并在秦国被举荐,辅佐秦穆公,使秦国显赫。
百里奚的贤能:孟子强调,百里奚辅佐秦穆公,使秦国显赫,功绩传于后世,这证明了百里奚的贤能。自卖为奴的行为连乡里自爱的人都不会做,何况是贤者呢?
总结:
孟子通过这段对话,强调了百里奚的智慧和贤能,反驳了关于他自卖为奴的说法。他认为百里奚的行为是明智的,符合贤者的标准,而不是通过自卖为奴来接近君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