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章章句下·第九节
齐宣王问卿。孟子曰:“王何卿之问也?”
王曰:“卿不同乎?”曰:“不同。有贵戚之卿,有异姓之卿。”
王曰:“请问贵戚之卿。”曰:“君有大过则谏,反覆之而不听,则易位。”王勃然变乎色。
曰:“王勿异也。王问臣,臣不敢不以正对。”王色定,然后请问异姓之卿。
曰:“君有过则谏,反覆之而不听,则去。”

注释:### 白话文翻译:

齐宣王问孟子关于卿(高级官员)的问题。孟子说:“大王问的是哪一种卿呢?”

齐宣王说:“卿还有不同吗?”孟子回答:“是的,有贵戚之卿(王室亲属担任的卿),还有异姓之卿(非王室亲属担任的卿)。”

齐宣王说:“请问贵戚之卿应该怎么做?”孟子回答:“如果君主有重大过失,贵戚之卿应当进谏,如果反复进谏而君主仍不听从,那么贵戚之卿就应该更换君主的位置。”齐宣王听了这话,脸色大变。

孟子说:“大王不必感到奇怪。大王问我,我不敢不以正直的态度回答。”齐宣王脸色缓和下来,然后问关于异姓之卿的问题。

孟子回答:“如果君主有过失,异姓之卿应当进谏,如果反复进谏而君主仍不听从,那么异姓之卿就应该离开。”

解释:

这段对话发生在齐宣王和孟子之间,讨论的是卿(高级官员)的职责和行为准则。孟子将卿分为两类:贵戚之卿和异姓之卿。

  1. 贵戚之卿:这些人是君主的亲属,他们的职责是监督君主的行为。如果君主有重大过失,他们应当进谏,如果君主不听,他们甚至有责任更换君主。这表明贵戚之卿对君主有更高的道德和政治责任,因为他们与君主有血缘关系,应当维护国家的稳定和正义。

  2. 异姓之卿:这些人是非王室亲属的高级官员。他们的职责也是进谏,但如果君主不听,他们可以选择离开。这表明异姓之卿对君主的忠诚和责任相对较轻,他们可以选择不再为不听从谏言的君主服务。

孟子的回答体现了儒家思想中君臣关系的伦理要求。君主应当接受臣子的谏言,而臣子则应当以正直的态度履行职责。如果君主不听从谏言,臣子有责任采取相应的行动,以维护国家的利益和道德准则。齐宣王的反应也反映了当时君主对权力的敏感,以及对孟子直言不讳的惊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