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孙丑章句上·第三节
孟子曰:“以力假仁者霸,霸必有大国,以德行仁者王,王不待大。汤以七十里,文王以百里。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赡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如七十子之服孔子也。诗云:‘自西自东,自南自北,无思不服。’此之谓也。”
注释:### 白话文翻译:
孟子说:“依靠武力假借仁义之名来统治的人,可以成为霸主,但成为霸主必须拥有强大的国家。依靠德行推行仁义的人,可以成为王者,而成为王者并不需要拥有广大的国土。商汤凭借七十里的土地,周文王凭借百里的土地,都成为了王者。依靠武力使人服从的人,人们并不是真心服从,只是因为他们力量不足而不得不屈服;依靠德行使人服从的人,人们是心悦诚服,就像孔子的七十个弟子对孔子的敬服一样。《诗经》上说:‘从西到东,从南到北,没有人不心悦诚服。’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解释:
这段古文主要探讨了“霸”与“王”的区别,以及“以力服人”和“以德服人”的不同效果。
霸与王的区别:
- 霸:依靠武力和强权来统治,虽然可以成为霸主,但这种统治方式需要强大的国家力量作为支撑。人们服从霸主,并非出于真心,而是因为力量不足而不得不屈服。
- 王:依靠德行和仁义来统治,成为王者并不需要广大的国土。人们心悦诚服,真心愿意跟随和服从。商汤和周文王就是典型的例子,他们凭借小片土地就能成为王者。
- 霸:依靠武力和强权来统治,虽然可以成为霸主,但这种统治方式需要强大的国家力量作为支撑。人们服从霸主,并非出于真心,而是因为力量不足而不得不屈服。
以力服人与以德服人:
- 以力服人:这种方式虽然可以暂时让人屈服,但并不能赢得人心。人们服从只是因为力量不足,一旦力量对比发生变化,服从关系就会动摇。
- 以德服人:这种方式能够赢得人们的心悦诚服,人们真心愿意跟随和服从,就像孔子的弟子们对孔子的敬服一样。
- 以力服人:这种方式虽然可以暂时让人屈服,但并不能赢得人心。人们服从只是因为力量不足,一旦力量对比发生变化,服从关系就会动摇。
引用《诗经》:
- 孟子引用了《诗经》中的诗句“自西自东,自南自北,无思不服”来进一步说明以德服人的效果。这句话的意思是,无论从哪个方向来的人,都会心悦诚服,没有人不真心服从。
- 孟子引用了《诗经》中的诗句“自西自东,自南自北,无思不服”来进一步说明以德服人的效果。这句话的意思是,无论从哪个方向来的人,都会心悦诚服,没有人不真心服从。
总结:
孟子在这段话中强调了德行和仁义的重要性,认为真正的王者应该依靠德行来赢得人心,而不是依靠武力。这种方式不仅能够获得长久的统治,还能赢得人们的真心敬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