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孙丑章句下·第六节
孟子为卿于齐,出吊于滕,王使盖大夫王驩为辅行。王驩朝暮见,反齐滕之路,未尝与之言行事也。
公孙丑曰:“齐卿之位,不为小矣;齐滕之路,不为近矣。反之而未尝与言行事,何也?”
曰:“夫既或治之,予何言哉?”
注释:### 白话文翻译:
孟子在齐国担任卿大夫的职位,有一次他前往滕国进行吊唁。齐王派了盖邑的大夫王驩作为副手陪同孟子前往。在整个往返齐滕两国的路上,王驩早晚都见到孟子,但孟子从未与他谈论过公事。
公孙丑问道:“您在齐国的卿大夫职位,不算低了;从齐国到滕国的路程,也不算近了。但您在往返的路上却从未与王驩谈论过公事,这是为什么呢?”
孟子回答说:“既然已经有人处理这些事情了,我还需要说什么呢?”
解释:
这段古文通过孟子与公孙丑的对话,展现了孟子的处世态度和政治智慧。
孟子为卿于齐,出吊于滕:孟子在齐国担任卿大夫的职位,有一次他前往滕国进行吊唁。这表明孟子在齐国有一定的政治地位,并且他参与了外交事务。
王使盖大夫王驩为辅行:齐王派了盖邑的大夫王驩作为副手陪同孟子前往滕国。王驩是齐王的亲信,可能代表齐王的利益。
王驩朝暮见,反齐滕之路,未尝与之言行事也:在整个往返齐滕两国的路上,王驩早晚都见到孟子,但孟子从未与他谈论过公事。这表明孟子在处理公事时,保持了一定的距离和独立性。
公孙丑曰:“齐卿之位,不为小矣;齐滕之路,不为近矣。反之而未尝与言行事,何也?”:公孙丑对孟子的行为感到疑惑,认为孟子的职位不低,路程也不近,但在往返的路上却从未与王驩谈论过公事,这是为什么呢?
曰:“夫既或治之,予何言哉?”:孟子回答说,既然已经有人处理这些事情了,他还需要说什么呢?这表明孟子认为王驩已经承担了处理公事的责任,自己不需要再过多干涉,体现了他的谦逊和智慧。
总结:
这段古文通过孟子与公孙丑的对话,展现了孟子的政治智慧和处世态度。孟子在处理公事时,保持了一定的距离和独立性,认为既然已经有人承担了责任,自己就不需要过多干涉。这种态度体现了孟子的谦逊和智慧,也反映了他对政治事务的深刻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