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子章句上·第三节
告子曰:“生之谓性。”
孟子曰:“生之谓性也,犹白之谓白与?”曰:“然。”
“白羽之白也,犹白雪之白;白雪之白,犹白玉之白与?”曰:“然。”“然则犬之性,犹牛之性;牛之性,犹人之性与?”

注释:### 白话文翻译:

告子说:“生来就有的东西叫做性。”

孟子说:“生来就有的东西叫做性,那么白色的东西就都叫做白吗?”告子回答说:“是的。”

孟子接着问:“白羽毛的白,和白雪的白是一样的吗?白雪的白,和白玉的白是一样的吗?”告子回答说:“是的。”孟子于是说:“那么,狗的本性,和牛的本性是一样的吗?牛的本性,和人的本性是一样的吗?”

解释:

这段对话是孟子和告子关于“性”这一概念的讨论。告子认为“性”就是人生来就有的东西,即天性。孟子通过比喻的方式,引导告子思考“性”这一概念是否真的如此简单。

孟子首先问告子,是否所有白色的东西都可以简单地称为“白”。告子同意了这个观点。接着,孟子进一步举例,问白羽毛的白、白雪的白、白玉的白是否都是一样的。告子再次同意。

然后,孟子用这个逻辑来质疑告子的观点:如果所有白色的东西都可以称为“白”,那么狗的本性、牛的本性和人的本性是否也是一样的?显然,狗、牛和人的本性是不同的,因此,孟子通过这个比喻指出,不能简单地将“性”等同于生来就有的东西,因为不同的生物有不同的本性。

这段对话反映了孟子对“性”这一概念的深入思考,他认为“性”不仅仅是生来就有的东西,还包含了更复杂的内涵,特别是人的本性与其他生物的本性是不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