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子章句下·第五节
孟子居邹,季任为任处守,以币交,受之而不报。处于平陆,储子为相,以币交,受之而不报。他日由邹之任,见季子;由平陆之齐,不见储子。屋庐子喜曰:“连得间矣。”
问曰:“夫子之任见季子,之齐不见储子,为其为相与?”
曰:“非也。书曰:‘享多仪,仪不及物曰不享,惟不役志于享。’为其不成享也。”
屋庐子悦。或问之。屋庐子曰:“季子不得之邹,储子得之平陆。”
注释:### 白话文翻译:
孟子住在邹国时,季任担任任国的留守,用礼物与孟子交往,孟子接受了礼物但没有回礼。后来孟子住在平陆时,储子担任齐国的相国,也用礼物与孟子交往,孟子接受了礼物但没有回礼。有一天,孟子从邹国到任国去,拜访了季子;但从平陆到齐国去时,却没有拜访储子。屋庐子高兴地说:“我终于找到机会了。”
屋庐子问道:“先生到任国去拜访季子,到齐国去却不拜访储子,是因为储子是相国的缘故吗?”
孟子回答说:“不是的。《尚书》中说:‘享礼注重的是礼仪,如果礼仪不够,即使礼物再多也不算是真正的享礼,因为心意没有用在享礼上。’这是因为储子的礼物没有真正达到享礼的标准。”
屋庐子听后很高兴。有人问他原因,屋庐子说:“季子无法到邹国来,而储子却可以到平陆来。”
解释:
这段古文主要讲述了孟子在处理人际关系时的原则,特别是关于礼物的接受与回礼的问题。孟子认为,真正的交往不仅仅是物质上的交换,更重要的是心意和礼仪的体现。如果礼仪不够,即使礼物再多,也不算是真正的交往。
孟子与季任、储子的交往:
- 季任和储子都用礼物与孟子交往,孟子接受了礼物但没有回礼。
- 后来孟子去拜访季子,但没有拜访储子。
- 季任和储子都用礼物与孟子交往,孟子接受了礼物但没有回礼。
屋庐子的疑问:
- 屋庐子认为孟子不拜访储子是因为储子是相国,地位高,孟子有所顾忌。
- 屋庐子认为孟子不拜访储子是因为储子是相国,地位高,孟子有所顾忌。
孟子的解释:
- 孟子引用《尚书》中的话,说明享礼的真正意义在于礼仪和心意,而不是物质上的礼物。
- 孟子认为储子的礼物没有真正达到享礼的标准,因此他没有回礼或拜访。
- 孟子引用《尚书》中的话,说明享礼的真正意义在于礼仪和心意,而不是物质上的礼物。
屋庐子的理解:
- 屋庐子明白,季子无法到邹国来,而储子却可以到平陆来,这说明季子的心意更真诚,因此孟子愿意拜访季子。
- 屋庐子明白,季子无法到邹国来,而储子却可以到平陆来,这说明季子的心意更真诚,因此孟子愿意拜访季子。
这段古文体现了孟子对于人际交往中礼仪和心意的重视,强调了真正的交往不仅仅是物质上的交换,更重要的是内心的真诚和礼仪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