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心章句上·第二十五节
孟子曰:“鸡鸣而起,孳孳为善者,舜之徒也。鸡鸣而起,孳孳为利者,跖之徒也。欲知舜与跖之分,无他,利与善之间也。”
注释:《孟子》尽心章句上·第二十五节的白话文翻译及解释如下:
白话文翻译:
孟子说:“天刚亮就起床,努力不懈地行善的人,是舜一类的人。天刚亮就起床,努力不懈地追求利益的人,是跖一类的人。要想知道舜和跖的区别,没有别的,就在于追求利益和行善之间的不同。”
解释:
这段古文通过对比两种人的行为,阐述了舜和跖之间的本质区别。舜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圣王,以仁德著称,代表的是追求道德和善行的人。而跖则是古代传说中的大盗,代表的是追求私利和物质利益的人。
孟子在这里强调了动机的重要性。同样是早起努力,但动机不同,结果也截然不同。追求善行的人,其行为符合道德,最终会成就高尚的品德;而追求私利的人,其行为可能违背道德,最终会走向堕落。
孟子通过这个例子,教导人们要分清利与善的界限,鼓励人们追求道德和善行,而不是被私利所驱使。这也是儒家思想中强调道德修养和君子人格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