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心章句上·第十四节
孟子曰:“仁言,不如仁声之入人深也。善政,不如善教之得民也。善政民畏之,善教民爱之;善政得民财,善教得民心。”

注释:白话文翻译:
孟子说:“仁德的言辞,不如仁德的声望那样深入人心。良好的政治,不如良好的教育那样赢得民心。良好的政治使人民敬畏,良好的教育使人民爱戴;良好的政治能够获得人民的财富,良好的教育能够赢得人民的真心。”

解释:
这段古文主要讨论了仁德、政治和教育之间的关系及其对民心的影响。

  1. 仁言与仁声: 孟子认为,单纯的仁德言辞不如实际的仁德行为所建立的声望更能深入人心。也就是说,行动比言语更有说服力,更能影响他人。

  2. 善政与善教: 孟子比较了良好的政治和良好的教育。良好的政治虽然能够使人民敬畏,但良好的教育更能使人民爱戴。这是因为政治往往通过法律和制度来约束人民,而教育则是通过引导和启发来培养人民的道德和智慧。

  3. 得民财与得民心: 良好的政治能够通过税收等手段获得人民的财富,但良好的教育能够赢得人民的真心和忠诚。孟子强调,真正的治国之道不仅仅是获取财富,更重要的是赢得民心,使人民自愿支持和拥护。

总的来说,孟子在这段话中强调了教育和道德的重要性,认为通过教育和仁德的行为,才能真正赢得人民的爱戴和忠诚,从而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