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心章句上·第四十一节
公孙丑曰:“道则高矣,美矣,宜若登天然,似不可及也。何不使彼为可几及而日孳孳也?”
孟子曰:“大匠不为拙工改废绳墨,羿不为拙射变其彀率。君子引而不发,跃如也。中道而立,能者从之。”

注释:### 白话文翻译:

公孙丑说:“道确实是高深而美好的,但要达到它,好像要登天一样,似乎难以企及。为什么不把它变得更容易接近,让人们能够每天努力追求呢?”

孟子回答说:“高明的工匠不会因为拙劣的工人而改变或废弃规矩,神箭手羿也不会因为拙劣的射手而改变他拉弓的标准。君子教导别人时,只是引导而不直接发箭,却能让箭跃跃欲试。君子站在中正的道路上,有能力的人自然会跟随。”

解释:

这段对话中,公孙丑提出了一个疑问:道虽然高深美好,但似乎难以达到,为什么不让它变得更容易接近,以便人们能够每天努力追求呢?孟子则通过比喻来回答这个问题。

  1. 大匠不为拙工改废绳墨:高明的工匠不会因为拙劣的工人而改变或废弃规矩。这里的“绳墨”指的是木工用来画直线的工具,象征着标准和规矩。孟子用这个比喻来说明,高明的工匠不会因为拙劣的工人而降低标准,同样,君子在教导别人时也不会因为学生的能力不足而降低道德标准。

  2. 羿不为拙射变其彀率:神箭手羿不会因为拙劣的射手而改变他拉弓的标准。这里的“彀率”指的是拉弓的力度和角度,象征着技艺的标准。孟子用这个比喻来说明,君子在教导别人时,不会因为学生的能力不足而改变道德标准。

  3. 君子引而不发,跃如也:君子教导别人时,只是引导而不直接发箭,却能让箭跃跃欲试。这里的“引而不发”指的是君子只是引导而不直接给出答案,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和领悟。这样的教导方式能够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4. 中道而立,能者从之:君子站在中正的道路上,有能力的人自然会跟随。这里的“中道”指的是中庸之道,即不偏不倚、恰到好处的道德标准。孟子认为,君子只要坚持中正的道路,有能力的人自然会跟随他。

总的来说,孟子在这段对话中强调了道德标准的重要性,并指出君子在教导别人时应该坚持标准,通过引导而不是直接给出答案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君子只要坚持中正的道路,有能力的人自然会跟随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