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心章句下·第二十四节
孟子曰:“口之于味也,目之于色也,耳之于声也,鼻之于臭也,四肢之于安佚也,性也,有命焉,君子不谓性也。仁之于父子也,义之于君臣也,礼之于宾主也,智之于贤者也,圣人之于天道也,命也,有性焉,君子不谓命也。”
注释:白话文翻译:
孟子说:“口对于美味,眼睛对于美色,耳朵对于好听的声音,鼻子对于香味,四肢对于安逸,这些喜好都是天性,但得到与否,却属于命运,所以君子不认为这些是天性的必然。仁对于父子关系,义对于君臣关系,礼对于宾主关系,智慧对于贤者,圣人对于天道,这些都属于命运,但其中也有天性的因素,所以君子不认为这些仅仅是命运的必然。”
解释:
这段文字中,孟子讨论了“性”与“命”的关系。他将人的感官欲望(如口、目、耳、鼻、四肢的喜好)归为“性”,即人的自然本能,但同时指出这些欲望的满足与否受到“命”的制约,即外部的命运或条件。因此,君子不将这些欲望视为必然的天性,而是认识到它们受到命运的影响。
另一方面,孟子将道德品质(如仁、义、礼、智、圣)归为“命”,即这些品质的实现与否也受到外部条件的限制。但同时,他认为这些品质中也包含“性”的因素,即人的内在道德本性。因此,君子不将这些道德品质仅仅视为命运的产物,而是认识到它们也源于人的内在天性。
通过这段文字,孟子强调了在追求感官欲望和道德品质时,既要认识到外部命运的作用,也要重视内在天性的力量。君子应当在两者之间找到平衡,既不过分依赖命运,也不忽视内在的道德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