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心章句下·第十二节
孟子曰:“不信仁贤,则国空虚。无礼义,则上下乱。无政事,则财用不足。”
注释:白话文翻译:
孟子说:“如果不信任仁德贤能的人,国家就会变得空虚。如果没有礼义,社会上下就会陷入混乱。如果没有良好的政事管理,国家的财政就会匮乏。”
解释:
这段古文出自《孟子·尽心章句下》第十二节,孟子在这里强调了治理国家的三个关键要素:仁贤、礼义和政事。
不信仁贤,则国空虚:孟子认为,国家的治理需要依靠仁德和贤能的人才。如果君主不信任这些人才,国家就会缺乏有效的管理和领导,导致国家空虚,无法实现长治久安。
无礼义,则上下乱:礼义是社会秩序和道德规范的基石。如果没有礼义,社会各阶层之间的关系就会混乱,导致社会动荡不安。礼义不仅是个人行为的准则,也是维护社会和谐的重要工具。
无政事,则财用不足:政事指的是国家的行政管理和政策执行。如果国家没有有效的政事管理,就无法合理分配和使用资源,导致财政匮乏,影响国家的稳定和发展。
总的来说,孟子在这段话中强调了仁贤、礼义和政事在国家治理中的重要性,认为只有这三者兼备,国家才能实现稳定和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