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娄章句上·第七节
孟子曰:“天下有道,小德役大德,小贤役大贤;天下无道,小役大,弱役强。斯二者天也。顺天者存,逆天者亡。齐景公曰:‘既不能令,又不受命,是绝物也。’涕出而女于吴。今也小国师大国而耻受命焉,是犹弟子而耻受命于先师也。如耻之,莫若师文王。师文王,大国五年,小国七年,必为政于天下矣。诗云:‘商之孙子,其丽不亿。上帝既命,侯于周服。侯服于周,天命靡常。殷士肤敏,祼将于京。’孔子曰:‘仁不可为众也。夫国君好仁,天下无敌。’今也欲无敌于天下而不以仁,是犹执热而不以濯也。诗云:‘谁能执热,逝不以濯?’”

注释:### 白话文翻译:
孟子说:“天下有道的时候,道德低的人被道德高的人役使,才能小的人被才能大的人役使;天下无道的时候,力量小的人被力量大的人役使,弱小的人被强大的人役使。这两种情况都是天意。顺应天意的人能够生存,违背天意的人就会灭亡。齐景公曾说:‘既不能发号施令,又不愿接受命令,这是自绝于天下啊。’于是流着泪把女儿嫁给了吴国。如今,小国以大国为师,却以接受大国的命令为耻,这就好比学生以接受老师的教导为耻一样。如果感到耻辱,不如以周文王为师。以周文王为师,大国五年,小国七年,必定能够治理天下。《诗经》上说:‘商朝的子孙,人数众多。上帝已经命令他们,让他们臣服于周朝。臣服于周朝,天命并非固定不变。商朝的士人聪明敏捷,他们将在周朝的京城举行祭祀。’孔子说:‘仁德的力量不是靠人多就能达到的。如果国君喜好仁德,天下就没有敌手。’如今想要无敌于天下却不依靠仁德,这就好比想要握住热的东西却不用水来冷却一样。《诗经》上说:‘谁能握住热的东西,却不用水来冷却呢?’”

解释:

这段文字主要讨论了天下有道与无道时的不同情况,以及顺应天意和仁德的重要性。

  1. 天下有道与无道:孟子认为,天下有道时,道德和才能是决定人们地位的关键因素;而天下无道时,力量和强弱成为主导。这两种情况都是天意的体现,顺应天意的人能够生存,违背天意的人则会灭亡。

  2. 齐景公的例子:齐景公因为无法发号施令,又不愿接受命令,感到自绝于天下,于是流着泪把女儿嫁给了吴国。这个例子说明了在无道的情况下,小国如果不愿接受大国的命令,可能会陷入困境。

  3. 小国以大国为师:孟子指出,小国以大国为师,却以接受大国的命令为耻,这是不明智的。他建议小国应以周文王为师,通过学习和效仿文王的仁德,最终能够治理天下。

  4. 仁德的重要性:孟子引用《诗经》和孔子的话,强调仁德的力量是无可匹敌的。如果国君喜好仁德,天下就没有敌手。反之,如果不依靠仁德,就像握住热的东西却不用水来冷却一样,必然会失败。

总的来说,这段文字强调了顺应天意、学习贤者、依靠仁德的重要性,并指出只有通过仁德才能实现天下的治理和无敌于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