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娄章句上·第十八节
公孙丑曰:“君子之不教子,何也?”
孟子曰:“势不行也。教者必以正;以正不行,继之以怒;继之以怒,则反夷矣。‘夫子教我以正,夫子未出于正也。’则是父子相夷也。父子相夷,则恶矣。古者易子而教之。父子之间不责善。责善则离,离则不祥莫大焉。”
注释:### 白话文翻译:
公孙丑问:“君子不亲自教育自己的儿子,这是为什么呢?”
孟子回答说:“这是因为情势不允许。教育必须用正道;如果用正道教育而儿子不听,接着就会发怒;一旦发怒,就会伤害父子感情。儿子会说:‘父亲用正道教育我,但父亲自己却没有做到正道。’这样就会导致父子互相伤害。父子之间互相伤害,关系就会变得恶劣。古人会交换儿子来教育,父子之间不互相要求对方做到完美。如果互相要求对方做到完美,就会导致关系疏远,而关系疏远则是最不吉利的事情。”
解释:
这段古文主要讨论了君子为什么不亲自教育自己的儿子。孟子认为,父亲亲自教育儿子可能会因为教育方式不当而伤害父子感情。如果父亲用正道教育儿子,但儿子不听从,父亲可能会发怒,进而导致父子关系恶化。儿子可能会认为父亲自己也没有做到正道,从而对父亲产生不满。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古人采取“易子而教”的方式,即交换儿子来教育,这样可以避免父子之间因为教育问题而产生矛盾。孟子强调,父子之间不应该互相苛责对方做到完美,否则会导致关系疏远,这是非常不吉利的。这段文字体现了孟子对家庭和谐和教育方式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