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娄章句上·第十四节
孟子曰:“求也为季氏宰,无能改于其德,而赋粟倍他日。孔子曰:‘求非我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由此观之,君不行仁政而富之,皆弃于孔子者也。况于为之强战?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此所谓率土地而食人肉,罪不容于死。故善战者服上刑,连诸侯者次之,辟草莱、任土地者次之。”
注释:### 白话文翻译:
孟子说:“冉求担任季氏的家臣,不仅没有能力改变季氏的德行,反而使征收的粮食比以往增加了一倍。孔子说:‘冉求不再是我的学生了,你们可以敲着鼓去声讨他。’由此可见,君主不施行仁政却使其富裕,都是被孔子所抛弃的人。更何况那些为了强权而发动战争的人呢?为了争夺土地而发动战争,导致遍地都是死尸;为了争夺城池而发动战争,导致城中到处都是死尸。这就是所谓的带领土地去吃人肉,这样的罪行是死不足惜的。因此,善于作战的人应该受到最严厉的刑罚,联合诸侯的人次之,开垦荒地、治理土地的人再次之。”
解释:
这段古文主要表达了孟子对不仁政和战争的强烈批评。孟子通过冉求的例子,说明即使是有才能的人,如果助长不仁的行为,也会被孔子所抛弃。孟子进一步指出,君主不施行仁政却追求财富,是违背孔子教诲的。他特别强调了战争的残酷性,认为为了争夺土地和城池而发动战争,导致大量无辜生命的丧失,是极其不道德的行为。孟子认为,那些善于作战的人、联合诸侯的人以及开垦荒地的人,都应该受到不同程度的惩罚,因为他们都在不同程度上助长了不仁和战争。
这段文字体现了孟子的仁政思想,强调君主应该以仁爱为本,而不是通过战争和不仁的手段来追求财富和权力。同时,孟子也表达了对战争的深恶痛绝,认为战争是导致社会动荡和人民苦难的根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