僖公·僖公三十一年
【经】
三十有一年春,取济西田。
公子遂如晋。
夏四月,四卜郊不从,乃免牲,犹三望。
秋七月。
冬,杞伯姬来求妇。
狄围卫。
十有二月,卫迁于帝丘。
【传】
三十一年春,取济西田,分曹地也。使臧文仲往,宿于重馆。重馆人告曰:“晋新得诸侯,必亲其共,不速行,将无及也。”从之,分曹地,自洮以南,东傅于济,尽曹地也。
襄仲如晋,拜曹田也。
夏四月,四卜郊不从,乃免牲,非礼也。犹三望,亦非礼也。礼不卜常祀,而卜其牲日,牛卜日曰牲。牲成而卜郊,上怠慢也。望,郊之细也,不郊,亦无望可也。
秋,晋蒐于清原,作五军以御狄。赵衰为卿。
冬,狄围卫,卫迁于帝丘。卜曰三百年。卫成公梦康叔曰:“相夺予享。”公命祀相。甯武子不可,曰:“鬼神非其族类,不歆其祀。杞、鄫何事?相之不享于此,久矣,非卫之罪也,不可以间成王、周公之命祀。请改祀命。”郑洩驾恶公子瑕,郑伯亦恶之,故公子瑕出奔楚。
注释
白话文翻译:
【经】
三十一年春天,夺取了济水以西的土地。
公子遂前往晋国。
夏季四月,四次占卜郊祭都不吉利,于是取消了用牲,但仍然进行了三望之祭。
秋季七月。
冬季,杞国的伯姬来求娶媳妇。
狄人包围了卫国。
十二月,卫国迁都到帝丘。
【传】
三十一年春天,夺取了济水以西的土地,这是分割曹国的土地。派臧文仲前往,途中住在重馆。重馆的人告诉他说:“晋国刚刚得到诸侯的拥护,一定会亲近那些顺从的诸侯,如果不快点行动,恐怕就来不及了。”臧文仲听从了建议,分割了曹国的土地,从洮水以南,东边靠近济水,全部是曹国的土地。
襄仲前往晋国,是为了拜谢曹国的土地。
夏季四月,四次占卜郊祭都不吉利,于是取消了用牲,这是不合礼制的。但仍然进行了三望之祭,这也是不合礼制的。按照礼制,常规的祭祀是不需要占卜的,只有用牲的日子才需要占卜,占卜用牛的日子称为“牲”。牲已经准备好了却还要占卜郊祭,这是对上天怠慢的表现。三望是郊祭的细节,如果不进行郊祭,也就没有必要进行三望了。
秋季,晋国在清原举行阅兵,建立了五军来防御狄人。赵衰被任命为卿。
冬季,狄人包围了卫国,卫国迁都到帝丘。占卜说可以维持三百年。卫成公梦见康叔说:“相夺走了我的享祭。”卫成公命令祭祀相。甯武子不同意,说:“鬼神不会享用不是自己族类的祭祀。杞国和鄫国为什么不做?相在这里不受享祭已经很久了,这不是卫国的过错,不能因此而违背成王和周公的祭祀命令。请改变祭祀的命令。”郑国的洩驾讨厌公子瑕,郑伯也讨厌他,所以公子瑕出逃到楚国。
解释:
这段古文记载了鲁僖公三十一年(公元前629年)发生的几件重要事件,主要涉及鲁国、晋国、卫国和郑国的政治、军事和祭祀活动。
夺取济西田:鲁国夺取了济水以西的土地,这是分割曹国的土地。臧文仲奉命前往处理此事,途中得到重馆人的建议,迅速行动,成功分割了曹国的土地。
公子遂如晋:公子遂前往晋国,可能是为了外交事务或表达对晋国的支持。
四卜郊不从:鲁国在夏季四月进行了四次占卜郊祭,结果都不吉利,于是取消了用牲,但仍然进行了三望之祭。这被认为是不合礼制的行为,因为按照礼制,常规的祭祀不需要占卜,只有用牲的日子才需要占卜。
晋国建立五军:晋国在清原举行阅兵,建立了五军来防御狄人。赵衰被任命为卿,显示晋国在军事上的强大和赵衰的地位提升。
狄围卫,卫迁于帝丘:狄人包围了卫国,卫国被迫迁都到帝丘。占卜显示卫国可以维持三百年。卫成公梦见康叔,认为相夺走了他的享祭,于是命令祭祀相,但甯武子反对,认为鬼神不会享用不是自己族类的祭祀,建议改变祭祀的命令。
公子瑕出奔楚:郑国的洩驾和郑伯都讨厌公子瑕,导致公子瑕出逃到楚国,反映了郑国内部的政治斗争。
这段古文通过记载这些事件,反映了春秋时期诸侯国之间的政治、军事和祭祀活动,以及礼制在当时社会中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