僖公·僖公二十九年
【经】
二十有九年春,介葛卢来。
公至自围许。
夏六月,会王人、晋人、宋人、齐人、陈人、蔡人、秦人盟于翟泉。
秋,大雨雹。
冬,介葛卢来。
【传】
二十九年春,介葛卢来朝,舍于昌衍之上。公在会,馈之刍米,礼也。
夏,公会王子虎、晋狐偃、宋公孙固、齐国归父、陈辕涛涂、秦小子慭,盟于翟泉,寻践土之盟,且谋伐郑也。卿不书,罪之也。在礼,卿不会公、侯,会伯、子、男可也。
秋,大雨雹,为灾也。
冬,介葛卢来,以未见公,故复来朝,礼之,加燕好。介葛卢闻牛鸣,曰:“是生三牺,皆用之矣,其音云。”问之而信。

注释

白话文翻译

僖公二十九年

【经】

二十九年春天,介葛卢前来朝见。

僖公从围攻许国的行动中归来。

夏天六月,僖公与周王室的使者、晋国、宋国、齐国、陈国、蔡国、秦国的代表在翟泉会盟。

秋天,下了一场大冰雹。

冬天,介葛卢再次前来朝见。

【传】

二十九年春天,介葛卢前来朝见,住在昌衍这个地方。当时僖公正在会盟,派人送去了草料和粮食,这是合乎礼仪的。

夏天,僖公与周王室的王子虎、晋国的狐偃、宋国的公孙固、齐国的国归父、陈国的辕涛涂、秦国的子慭在翟泉会盟,重申了践土之盟的约定,并且商讨了讨伐郑国的计划。卿(诸侯国的高级官员)的名字没有记载,这是对他们的一种责备。按照礼仪,卿不应该与公、侯会面,与伯、子、男会面是可以的。

秋天,下了一场大冰雹,造成了灾害。

冬天,介葛卢再次前来朝见,因为他之前没有见到僖公,所以再次前来朝见。僖公以礼相待,并加上了宴请和赠礼。介葛卢听到牛叫,说:“这头牛生了三头小牛,都被用作祭祀了,它的叫声是这样的。”经过询问,发现确实如此。

解释

这段古文记载了鲁僖公二十九年的主要事件,包括介葛卢的朝见、僖公与各国代表的会盟、自然灾害以及介葛卢的再次朝见。

  1. 介葛卢的朝见:介葛卢是介国的国君,他前来朝见鲁僖公,表示对鲁国的尊敬和友好。僖公在会盟期间,派人送去了草料和粮食,这是对来访国君的礼遇。

  2. 翟泉会盟:僖公与周王室及多个诸侯国的代表在翟泉会盟,重申了之前的盟约,并商讨了讨伐郑国的计划。会盟是春秋时期诸侯国之间重要的外交活动,旨在加强联盟、解决争端或共同行动。

  3. 卿不书,罪之也:会盟中卿(诸侯国的高级官员)的名字没有记载,这是对他们的一种责备。按照当时的礼仪,卿不应该与公、侯会面,与伯、子、男会面是可以的。这表明当时某些卿的行为可能违背了礼仪规范。

  4. 大冰雹:秋天下了大冰雹,造成了灾害。自然灾害在古代被视为天象示警,可能预示着某种不祥或需要警惕的事件。

  5. 介葛卢的再次朝见:介葛卢因为之前没有见到僖公,所以再次前来朝见。僖公以礼相待,并加上了宴请和赠礼,显示了对介葛卢的重视和友好。

  6. 介葛卢闻牛鸣:介葛卢听到牛叫,能够通过牛的叫声判断出它生了三头小牛,并且都被用作祭祀。这表明介葛卢对牛的特性和用途有深入的了解,也可能反映了当时人们对动物的观察和理解。

这段古文通过记载这些事件,反映了春秋时期诸侯国之间的外交活动、礼仪规范以及对自然现象的解释和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