僖公·僖公二十六年
【经】
二十有六年春,王正月己未,公会莒子、卫甯速,盟于向。
齐人侵我西鄙。公追齐师至酅,弗及。
夏,齐人伐我北鄙。卫人伐齐。公子遂如楚乞师。
秋,楚人灭夔,以夔子归。
冬,楚人伐宋,围缗。公以楚师伐齐,取穀。公至自伐齐。
【传】
二十六年春,王正月,公会莒兹[插图]公、甯庄子,盟于向,寻洮之盟也。齐师侵我西鄙,讨是二盟也。
夏,齐孝公伐我北鄙。卫人伐齐,洮之盟故也。公使展喜犒师,使受命于展禽。
齐侯未入竟,展喜从之,曰:“寡君闻君亲举玉趾,将辱于敝邑,使下臣犒执事。”齐侯曰:“鲁人恐乎?”对曰:“小人恐矣,君子则否。”齐侯曰:“室如县罄,野无青草,何恃而不恐?”对曰:“恃先王之命。昔周公、大公股肱周室,夹辅成王。成王劳之而赐之盟曰:‘世世子孙,无相害也。’载在盟府,大师职之。桓公是以纠合诸侯而谋其不协,弥缝其阙而匡救其灾,昭旧职也。及君即位,诸侯之望曰:‘其率桓之功。’我敝邑用不敢保聚,曰:‘岂其嗣世九年而弃命废职,其若先君何?’君必不然。恃此以不恐。”齐侯乃还。
东门襄仲、臧文仲如楚乞师,臧孙见子玉而道之伐齐、宋,以其不臣也。
夔子不祀祝融与鬻熊,楚人让之,对曰:“我先王熊挚有疾,鬼神弗赦,而自竄于夔。吾是以失楚,又何祀焉?”
秋,楚成得臣、鬥宜申帅师灭夔,以夔子归。宋以其善于晋侯也,叛楚即晋。
冬,楚令尹子玉、司马子西帅师伐宋,圍缗。
公以楚师伐齐,取穀。凡师能左右之曰“以”。寘桓公子雍于穀,易牙奉之以为鲁援。楚申公叔侯戍之。桓公之子七人,为七大夫于楚。
注释
白话文翻译
经:
二十六年春天,周历正月己未日,鲁僖公与莒国国君、卫国的甯速在向地会盟。
齐国人侵犯我国西部边境。僖公追击齐军到酅地,但没有追上。
夏天,齐国人攻打我国北部边境。卫国人攻打齐国。公子遂前往楚国请求援军。
秋天,楚国人灭了夔国,把夔国国君带回国。
冬天,楚国人攻打宋国,包围了缗地。僖公率领楚军攻打齐国,占领了穀地。僖公从伐齐的战场返回。
传:
二十六年春天,周历正月,鲁僖公与莒国的兹[插图]公、卫国的甯庄子在向地会盟,这是为了重申洮地的盟约。齐国军队侵犯我国西部边境,是为了报复这两次盟会。
夏天,齐孝公攻打我国北部边境。卫国人攻打齐国,是因为洮地的盟约。僖公派展喜去犒劳齐军,并让他接受展禽的指示。
齐孝公还未进入鲁国境内,展喜就迎上前去,说:“我们国君听说您亲自前来,将要屈尊光临敝国,特派我来犒劳您的随从。”齐孝公问:“鲁国人害怕吗?”展喜回答说:“小人是害怕的,但君子则不然。”齐孝公说:“你们国库空虚,田野荒芜,凭什么不害怕?”展喜回答说:“我们依靠先王的命令。从前周公和太公是周王室的得力助手,共同辅佐成王。成王慰劳他们并赐予他们盟约,说:‘世世代代的子孙,不要互相伤害。’这盟约保存在盟府中,由太师掌管。齐桓公因此召集诸侯,调解他们的纷争,弥补他们的过失,拯救他们的灾难,这是为了昭示旧日的职责。等到您即位,诸侯都期望说:‘他会继承桓公的功业。’我们敝国因此不敢聚众防备,说:‘难道他继位九年就抛弃先王的命令,废弃职责,这怎么对得起先君呢?’您一定不会这样做。我们依靠这些而不害怕。”齐孝公于是撤军。
东门襄仲和臧文仲前往楚国请求援军,臧孙见到子玉并劝说他攻打齐国和宋国,因为这两个国家不臣服。
夔国国君不祭祀祝融和鬻熊,楚国人责备他,他回答说:“我们的先王熊挚有病,鬼神不赦免他,于是他逃到夔地。我们因此失去了楚国,又为什么要祭祀呢?”
秋天,楚国的成得臣和鬥宜申率领军队灭了夔国,把夔国国君带回国。宋国因为与晋侯关系友好,背叛了楚国而投靠晋国。
冬天,楚国的令尹子玉和司马子西率领军队攻打宋国,包围了缗地。
僖公率领楚军攻打齐国,占领了穀地。凡是军队能左右局势的,就称为“以”。将齐桓公的儿子雍安置在穀地,易牙奉他为鲁国的援军。楚国的申公叔侯驻守在那里。齐桓公的七个儿子,都在楚国担任大夫。
解释
这段古文记载了鲁僖公二十六年(公元前634年)发生的几件重要历史事件,主要涉及鲁国、齐国、卫国、楚国、宋国等诸侯国之间的外交和军事活动。
盟会与外交:鲁僖公与莒国、卫国的盟会,显示了鲁国在外交上的努力,试图通过结盟来增强自身的地位和安全感。齐国的侵犯则是对这些盟会的反应,显示了诸侯国之间的复杂关系。
展喜的外交辞令:展喜在犒劳齐军时的言辞,巧妙地运用了历史典故和先王的命令,成功地说服了齐孝公撤军,体现了春秋时期外交辞令的智慧。
楚国的扩张:楚国在这一年中灭掉了夔国,并攻打宋国,显示了楚国在春秋时期的强大和扩张野心。鲁国利用楚国的力量攻打齐国,占领了穀地,也显示了诸侯国之间的相互利用和制衡。
诸侯国的内政:齐国和宋国的内部事务,如齐桓公的儿子们在楚国的地位,以及宋国与晋国的关系,反映了诸侯国内部的权力斗争和外交策略。
这段古文不仅记录了具体的历史事件,还通过人物的言行,展示了春秋时期诸侯国之间的复杂关系和外交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