僖公·僖公十七年
【经】
十有七年春,齐人、徐人伐英氏。
夏,灭项。
秋,夫人姜氏会齐侯于卞。
九月,公至自会。
冬十有二月乙亥,齐侯小白卒。
【传】
十七年春,齐人为徐伐英氏,以报娄林之役也。
夏,晋大子圉为质于秦,秦归河东而妻之。惠公之在梁也,梁伯妻之。梁嬴孕过期,卜招父与其子卜之。其子曰:“将生一男一女。”招曰:“然。男为人臣,女为人妾。”故名男曰圉,女曰妾。及子圉西质,妾为宦女焉。
师灭项。淮之会,公有诸侯之事未归,而取项。齐人以为讨而止公。
秋,声姜以公故,会齐侯于卞。九月,公至。书曰:“至自会。”犹有诸侯之事焉,且讳之也。
齐侯之夫人三:王姬,徐嬴,蔡姬,皆无子。齐侯好内,多内宠,内嬖如夫人者六人:长卫姬生武孟。少卫姬生惠公,郑姬生孝公,葛嬴生昭公,密姬生懿公,宋华子生公子雍。公与管仲属孝公于宋襄公,以为大子。雍巫有宠于卫共姬,因寺人貂以荐羞于公,亦有宠,公许之立武孟。管仲卒,五公子皆求立。
冬十月乙亥,齐桓公卒。易牙入,与寺人貂因内宠以杀群吏,而立公子无亏。孝公奔宋。十二月乙亥赴,辛巳夜殡。
注释
白话文翻译
僖公十七年
【经】
- 十七年春天,齐国和徐国联合攻打英氏。
- 夏天,项国被灭。
- 秋天,鲁国夫人姜氏与齐侯在卞地会面。
- 九月,鲁僖公从会盟地返回。
- 冬天十二月乙亥日,齐侯小白(齐桓公)去世。
【传】
- 十七年春天,齐国为了帮助徐国而攻打英氏,以报复娄林之役。
- 夏天,晋国太子圉作为人质被送到秦国,秦国将河东地区归还给晋国,并将女儿嫁给他。晋惠公在梁国时,梁伯曾将女儿嫁给他。梁嬴怀孕超过了预产期,卜招父和他的儿子为她占卜。卜招父的儿子说:“将会生一男一女。”卜招父说:“是的。男孩将成为臣子,女孩将成为妾。”因此,男孩被取名为“圉”,女孩被取名为“妾”。等到圉作为人质被送到秦国时,妾成为了一名宫女。
- 鲁国军队灭掉了项国。在淮地的会盟中,鲁僖公因有诸侯的事务未归,而趁机攻取了项国。齐国因此责备鲁僖公,并阻止他继续行动。
- 秋天,鲁国夫人声姜为了鲁僖公的缘故,与齐侯在卞地会面。九月,鲁僖公返回。《春秋》记载:“至自会。”这是因为鲁僖公仍有诸侯的事务未了,且此事被隐讳。
- 齐侯(齐桓公)有三位夫人:王姬、徐嬴、蔡姬,她们都没有儿子。齐侯好色,有很多宠妾,其中有六位宠妾的地位如同夫人:长卫姬生了武孟,少卫姬生了惠公,郑姬生了孝公,葛嬴生了昭公,密姬生了懿公,宋华子生了公子雍。齐桓公与管仲将孝公托付给宋襄公,立他为太子。雍巫受到卫共姬的宠爱,通过寺人貂向齐桓公推荐美食,也因此受到宠爱,齐桓公答应立武孟为太子。管仲去世后,五位公子都争夺君位。
- 冬天十月乙亥日,齐桓公去世。易牙进入宫中,与寺人貂联合内宠杀害了群臣,立公子无亏为君。孝公逃奔宋国。十二月乙亥日,齐桓公的丧讯传出,辛巳日夜举行葬礼。
解释
这段古文记载了春秋时期鲁僖公十七年(公元前643年)发生的一些重要事件,主要涉及齐、鲁、晋、秦等国的政治、军事和外交活动。
齐、徐伐英氏:齐国为了帮助徐国,联合攻打英氏,以报复娄林之役。这表明齐国在当时的国际关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且与徐国有着紧密的同盟关系。
晋太子圉为质于秦:晋国太子圉被送到秦国作为人质,秦国将河东地区归还给晋国,并将女儿嫁给他。这一事件反映了晋、秦两国之间的政治联姻和领土交换,显示了春秋时期诸侯国之间复杂的外交关系。
灭项:鲁国军队灭掉了项国。鲁僖公在淮地会盟中因有诸侯事务未归,趁机攻取项国,但遭到齐国的责备和阻止。这反映了鲁国在当时的扩张野心以及齐国对鲁国的制约。
声姜会齐侯:鲁国夫人声姜为了鲁僖公的缘故,与齐侯在卞地会面。这一外交活动显示了鲁国与齐国之间的复杂关系,既有合作又有矛盾。
齐桓公去世与内乱:齐桓公去世后,易牙与寺人貂联合内宠杀害群臣,立公子无亏为君,孝公则逃奔宋国。这一事件揭示了齐国内部的权力斗争和政治腐败,最终导致齐国的衰落。
这段古文不仅记录了具体的历史事件,还反映了春秋时期诸侯国之间的复杂关系和内部政治斗争的激烈程度。通过这些事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当时的历史背景和政治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