哀公·哀公三年
【经】
三年春,齐国夏、卫石曼姑帅师围戚。
夏四月甲午,地震。
五月辛卯,桓宫、僖宫灾。
季孙斯、叔孙州仇帅师城启阳。
宋乐髡帅师伐曹。
秋七月丙子,季孙斯卒。
蔡人放其大夫公孙猎于吴。
冬十月癸卯,秦伯卒。
叔孙州仇、仲孙何忌帅师围邾。
【传】
三年春,齐、卫围戚,求援于中山。
夏五月辛卯,司铎火。火踰公宫,桓、僖灾。救火者皆曰:“顾府。”南宫敬叔至,命周人出御书,俟于宫,曰:“庀女而不在,死。”子服景伯至,命宰人出礼书,以待命,命不共,有常刑。校人乘马,巾车脂辖。百官官备,府库慎守,官人肃给。济濡帷幕,郁攸从之,蒙葺公屋。自大庙始,外内以悛,助所不给。有不用命,则有常刑,无赦。公父文伯至,命校人驾乘车。季桓子至,御公立于象魏之外。命救火者伤人则止,财可为也。命藏《象魏》,曰:“旧章不可亡也。”富父槐至,曰:“无备而官办者,犹拾渖也。”于是乎去表之槀,道还公宫。孔子在陈,闻火,曰:“其桓、僖乎。”
刘氏、范氏世为婚姻,苌弘事刘文公,故周与范氏。赵鞅以为讨。六月癸卯,周人杀苌弘。
秋,季孙有疾,命正常曰:“无死。南孺子之子,男也,则以告而立之。女也,则肥也可。”季孙卒,康子即位。既葬,康子在朝[4]。南氏生男,正常载以如朝,告曰:“夫子有遗言,命其圉臣曰:‘南氏生男,则以告于君与大夫而立之。’今生矣,男也,敢告。”遂奔卫。康子请退。公使共刘视之,则或杀之矣,乃讨之。召正常,正常不反。
冬十月,晋赵鞅围朝歌,师于其南。荀寅伐其郛,使其徒自北门入,己犯师而出。癸丑,奔邯郸。十一月,赵鞅杀士皋夷,恶范氏也[4]。

注释

白话文翻译

【经】

三年春天,齐国的国夏和卫国的石曼姑率领军队包围了戚地。
夏天四月甲午日,发生地震。
五月辛卯日,桓宫和僖宫发生火灾。
季孙斯和叔孙州仇率领军队修筑启阳城。
宋国的乐髡率领军队攻打曹国。
秋天七月丙子日,季孙斯去世。
蔡国将其大夫公孙猎流放到吴国。
冬天十月癸卯日,秦国的国君去世。
叔孙州仇和仲孙何忌率领军队包围了邾国。

【传】

三年春天,齐国和卫国包围了戚地,向中山国求援。
夏天五月辛卯日,司铎发生火灾。火势蔓延到公宫,桓宫和僖宫受灾。救火的人都说:“先顾府库。”南宫敬叔到来,命令周人拿出御书,等候在宫中,说:“如果你们不在,就是死罪。”子服景伯到来,命令宰人拿出礼书,等待命令,如果不服从命令,将受到常刑。校人备好马匹,巾车涂上油脂。百官各司其职,府库严密看守,官人严肃供职。用湿帷幕覆盖,郁攸紧随其后,覆盖公屋。从大庙开始,内外依次进行,帮助那些不足的地方。如果有人不服从命令,将受到常刑,绝不赦免。公父文伯到来,命令校人备好乘车。季桓子到来,驾车站在象魏之外。命令救火的人如果伤人就要停止,财物可以挽救。命令收藏《象魏》,说:“旧章不可丢失。”富父槐到来,说:“没有准备而官办,就像拾取沉水。”于是去掉表层的枯草,道路回到公宫。孔子在陈国,听说火灾,说:“大概是桓宫和僖宫吧。”
刘氏和范氏世代通婚,苌弘侍奉刘文公,所以周朝与范氏交好。赵鞅因此讨伐。六月癸卯日,周人杀了苌弘。
秋天,季孙生病,命令正常说:“不要死。南孺子的孩子,如果是男孩,就报告并立他为继承人。如果是女孩,那么肥也可以。”季孙去世,康子即位。葬礼结束后,康子在朝中。南氏生了男孩,正常带着他来到朝中,报告说:“夫子有遗言,命令他的圉臣说:‘南氏生了男孩,就报告给国君和大夫并立他为继承人。’现在生了,是男孩,特此报告。”于是逃到卫国。康子请求退位。公派共刘去看,发现有人杀了他,于是讨伐。召正常回来,正常没有返回。
冬天十月,晋国的赵鞅包围了朝歌,军队驻扎在城南。荀寅攻打城的外墙,让他的部下从北门进入,自己则率军出城。癸丑日,逃到邯郸。十一月,赵鞅杀了士皋夷,因为厌恶范氏。

解释

这段古文主要记载了哀公三年(公元前492年)春秋时期的一些重要事件。通过《经》和《传》两部分,详细描述了这一年中发生的政治、军事和自然灾害等事件。

  1. 政治与军事事件

    • 齐国和卫国联合包围了戚地,并向中山国求援,显示了诸侯国之间的复杂关系。
    • 宋国攻打曹国,晋国的赵鞅包围了朝歌,并杀了士皋夷,这些事件反映了诸侯国之间的争斗和权力更迭。
  2. 自然灾害

    • 发生了地震和火灾,特别是桓宫和僖宫的火灾,对当时的政治和社会产生了重大影响。
  3. 人物与家族

    • 季孙斯去世,康子即位,涉及到了季孙家族的继承问题。
    • 蔡国流放大夫公孙猎,晋国赵鞅杀了士皋夷,这些事件反映了当时政治斗争的残酷性。
  4. 孔子与火灾

    • 孔子在陈国听说火灾,推测是桓宫和僖宫受灾,显示了孔子对时事的关注和洞察力。

总的来说,这段古文通过具体事件的记载,反映了春秋时期诸侯国之间的复杂关系、政治斗争的激烈以及自然灾害对社会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