哀公·哀公二十一年
【传】
二十一年夏五月,越人始来。
秋八月,公及齐侯、邾子盟于顾。齐人责稽首,因歌之曰:“鲁人之皋,数年不觉,使我高蹈。唯其儒书,以为二国忧。”是行也,公先至于阳穀。齐闾丘息曰:“君辱举玉趾,以在寡君之军。群臣将传遽以告寡君,比其复也,君无乃勤。为仆人之未次,请除馆于舟道。”辞曰:“敢勤仆人?”

注释

白话文翻译

鲁哀公二十一年夏天五月,越国的人首次来到鲁国。

秋天八月,鲁哀公与齐侯、邾子在顾地会盟。齐国人责备鲁国人在行礼时稽首(一种跪拜礼)不够恭敬,于是唱道:“鲁国人的傲慢,多年来都没有改变,让我们感到愤慨。他们只重视儒家的经典,却让两国都感到忧虑。”在这次会盟中,鲁哀公先到达了阳穀。齐国的闾丘息说:“您屈尊亲自来到我们国君的军中,群臣将迅速传达给我们的国君,等他们回复时,您可能已经辛苦了。为了不让仆人们感到不便,请让我们在舟道为您准备住所。”鲁哀公辞谢道:“怎敢劳烦仆人们?”

解释

这段古文主要描述了鲁哀公二十一年夏天和秋天的两件事。

  1. 越人始来:越国的人首次来到鲁国,这表明越国与鲁国之间开始有了外交接触。

  2. 鲁哀公与齐侯、邾子的会盟:秋天,鲁哀公与齐侯、邾子在顾地会盟。在会盟过程中,齐国人责备鲁国人在行礼时不够恭敬,并且通过唱歌表达了对鲁国人傲慢态度的不满。鲁哀公先到达了阳穀,齐国的闾丘息为了表示尊重,提出为鲁哀公准备住所,但鲁哀公婉言谢绝,表示不想麻烦齐国的仆人们。

这段文字反映了春秋时期诸侯国之间的外交礼仪和相互之间的微妙关系。齐国对鲁国的态度既有不满,也有尊重,而鲁哀公则表现出谦逊和礼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