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公·宣公三年
【经】
三年春,王正月,郊。牛之口伤,改卜牛,牛死,乃不郊。犹三望。
葬匡王。
楚子伐陆浑之戎。
夏,楚人侵郑。
秋,赤狄侵齐。
宋师围曹。
冬十月丙戌,郑伯兰卒。
葬郑穆公。
【传】
三年春,不郊而望,皆非礼也。望,郊之属也。不郊亦无望,可也。
晋侯伐郑,及郔。郑及晋平,士会入盟。
楚子伐陆浑之戎,遂至于雒,观兵于周疆。定王使王孙满劳楚子。楚子问鼎之大小轻重焉。对曰:“在德不在鼎。昔夏之方有德也,远方图物,贡金九牧,铸鼎象物,百物而为之备,使民知神奸。故民入川泽山林,不逢不若。螭魅罔两,莫能逢之,用能协于上下以承天休。桀有昏德,鼎迁于商,载祀六百。商纣暴虐,鼎迁于周。德之休明,虽小,重也。其奸回昏乱,虽大,轻也。天祚明德,有所厎止。成王定鼎于郏鄏,卜世三十,卜年七百,天所命也。周德虽衰,天命未改,鼎之轻重,未可问也。”
夏,楚人侵郑,郑即晋故也。
宋文公即位,三年杀母弟须及昭公子,武氏之谋也。使戴、桓之族攻武氏于司马子伯之馆,尽逐武、穆之族。武、穆之族以曹师伐宋。
秋,宋师围曹,报武氏之乱也。
冬,郑穆公卒。初,郑文公有贱妾曰燕姞,梦天使与己兰,曰:“余为伯鯈。余,而祖也,以是为而子。以兰有国香,人服媚之如是。”既而文公见之,与之兰而御之。辞曰:“妾不才,幸而有子,将不信,敢征兰乎?”公曰:“诺。”生穆公,名之曰兰。文公报郑子之妃,曰陈妫,生子华、子臧。子臧得罪而出。诱子华而杀之南里,使盗杀子臧于陈、宋之间。又娶于江,生公子士。朝于楚,楚人酖之,及叶而死。又娶于苏,生子瑕、子俞弥。俞弥早卒。洩驾恶瑕,文公亦恶之,故不立也。公逐群公子,公子兰奔晋,从晋文公伐郑。石癸曰:“吾闻姬、姞耦,其子孙必蕃。姞,吉人也,后稷之元妃也。今公子兰,姞甥也。天或启之,必将为君,其后必蕃,先纳之可以亢宠。”与孔将鉏、侯宣多纳之,盟于大宫而立之。以与晋平。穆公有疾,曰:“兰死,吾其死乎,吾所以生也。”刈兰而卒。

注释

白话文翻译

三年春天,周王的正月,举行郊祭。用于祭祀的牛口部受伤,于是改卜另一头牛,但这头牛也死了,因此没有举行郊祭。但仍然举行了三次望祭。

安葬了匡王。

楚子(楚王)讨伐陆浑的戎族。

夏天,楚国人入侵郑国。

秋天,赤狄入侵齐国。

宋国军队包围了曹国。

冬天十月丙戌日,郑伯兰去世。

安葬了郑穆公。

三年春天,没有举行郊祭却举行了望祭,这都是不合礼制的。望祭是郊祭的一部分。既然没有举行郊祭,也就没有必要举行望祭。

晋侯(晋王)讨伐郑国,到达郔地。郑国与晋国讲和,士会进入郑国订立盟约。

楚子讨伐陆浑的戎族,接着到达雒地,在周朝的边境上展示兵力。周定王派王孙满去慰劳楚子。楚子问鼎的大小和轻重。王孙满回答说:“鼎的轻重在于德行而不在于鼎本身。从前夏朝有德行的时候,远方的人画下各地的物产,进贡九州的铜,铸造鼎来象征这些物产,百物都具备,使百姓知道神鬼的善恶。所以百姓进入山川林泽,不会遇到不祥之物。螭魅魍魉,也不会遇到,因此能够和谐上下,承受上天的福佑。夏桀昏庸无德,鼎被迁到商朝,商朝延续了六百年。商纣王暴虐,鼎被迁到周朝。德行美好,鼎虽小,却很重。德行邪恶昏乱,鼎虽大,却很轻。上天保佑明德,有一定的期限。周成王把鼎定在郏鄏,占卜说周朝将传世三十代,享国七百年,这是天命。周朝的德行虽然衰微,但天命没有改变,鼎的轻重,是不能问的。”

夏天,楚国人入侵郑国,因为郑国亲近晋国。

宋文公即位,三年后杀了同母弟须和昭公的儿子,这是武氏的阴谋。宋文公派戴、桓两族在司马子伯的馆舍攻击武氏,彻底驱逐了武、穆两族。武、穆两族带领曹国的军队讨伐宋国。

秋天,宋国军队包围了曹国,报复武氏的叛乱。

冬天,郑穆公去世。当初,郑文公有一个贱妾叫燕姞,梦见天使送给她兰花,说:“我是伯鯈。我是你的祖先,把这兰花作为你的儿子。因为兰花有国香,人们会像这样喜爱它。”后来郑文公见到她,给她兰花并宠幸她。燕姞辞谢说:“妾没有才能,有幸生了儿子,如果不被信任,敢问能否以兰花为证?”郑文公说:“好。”于是生了穆公,取名为兰。郑文公与郑子的妃子陈妫通奸,生了子华、子臧。子臧因罪被逐出郑国。郑文公诱骗子华,在南里杀了他,又派人在陈、宋之间杀了子臧。郑文公又娶了江国的女子,生了公子士。公子士去楚国朝见,楚国人用毒酒杀了他,他在叶地死去。郑文公又娶了苏国的女子,生了子瑕、子俞弥。俞弥早逝。洩驾讨厌子瑕,郑文公也讨厌他,所以没有立他为君。郑文公驱逐了所有的公子,公子兰逃到晋国,跟随晋文公讨伐郑国。石癸说:“我听说姬、姞两姓结合,他们的子孙必定繁盛。姞姓是吉祥的人,是后稷的元妃。现在公子兰是姞姓的外甥。上天或许会开启他,他必定会成为君主,他的后代必定繁盛,先接纳他可以获得宠幸。”于是与孔将鉏、侯宣多接纳了公子兰,在大宫订立盟约,立他为君。郑国与晋国讲和。郑穆公生病时说:“兰花死了,我大概也要死了,我因为兰花而活着。”割下兰花后去世。

解释

这段古文记载了春秋时期鲁宣公三年(公元前606年)发生的一些重要事件,主要涉及祭祀、战争、政治斗争和人物命运。

  1. 郊祭与望祭:郊祭是古代帝王祭祀天地的重要仪式,而望祭是郊祭的一部分。文中提到因为牛受伤和死亡,导致郊祭未能举行,但仍然举行了望祭,这在当时被认为是不合礼制的。

  2. 楚子问鼎:楚王在周朝边境展示兵力,并向周朝使者王孙满询问鼎的大小和轻重。鼎在古代象征着王权和天命,楚王问鼎的行为实际上是在试探周朝的权威。王孙满的回答强调了德行的重要性,指出鼎的轻重在于君主的德行,而不在于鼎本身。

  3. 郑国的内乱与外交:郑国在晋国和楚国之间摇摆不定,导致楚国入侵郑国。郑国内部也发生了政治斗争,郑穆公的继位与兰花有关,象征着他的命运与兰花的兴衰紧密相连。

  4. 宋国的内乱与战争:宋文公即位后,驱逐了武、穆两族,导致武、穆两族联合曹国讨伐宋国。宋国则包围曹国,报复武氏的叛乱。

  5. 郑穆公的去世:郑穆公的去世与兰花有关,象征着他的命运与兰花的兴衰紧密相连。郑穆公的继位与兰花有关,象征着他的命运与兰花的兴衰紧密相连。

这段古文通过具体的历史事件,展现了春秋时期各国之间的政治斗争、外交关系和人物命运,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俗和礼制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