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公·宣公八年
【经】
八年春,公至自会。
夏六月,公子遂如齐,至黄乃复。
辛巳,有事于大庙,仲遂卒于垂。
壬午,犹绎。《万》入去籥。
戊子,夫人嬴氏薨。
晋师、白狄伐秦。
楚人灭舒、蓼。
秋七月甲子,日有食之,既。
冬十月己丑,葬我小君敬嬴。
雨,不克葬。庚寅,日中而克葬。
城平阳。
楚师伐陈。
【传】
八年春,白狄及晋平。
夏,会晋伐秦。晋人获秦谍,杀诸绛市,六日而苏。
有事于大庙,襄仲卒而绎,非礼也。
楚为众舒叛故,伐舒、蓼,灭之。楚子疆之,及滑汭。盟吴、越而还。
晋胥克有蛊疾,郤缺为政。
秋,废胥克。使赵朔佐下军。
冬,葬敬嬴。旱,无麻,始用葛茀。雨,不克葬,礼也。礼,卜葬先远日,辟不怀也。
城平阳,书时也。
陈及晋平。楚师伐陈,取成而还。
注释
白话文翻译:
八年春天,鲁宣公从会盟地返回。
夏天六月,公子遂前往齐国,到了黄地就返回了。
辛巳日,在太庙举行祭祀,仲遂在垂地去世。
壬午日,仍然举行祭祀。《万》舞进入,但去掉了籥(一种乐器)。
戊子日,夫人嬴氏去世。
晋国军队和白狄一起攻打秦国。
楚国人灭掉了舒国和蓼国。
秋天七月甲子日,发生了日食,日全食。
冬天十月己丑日,安葬了我们的夫人敬嬴。
下雨,无法安葬。庚寅日,中午才得以安葬。
修建平阳城。
楚国军队攻打陈国。
传文翻译:
八年春天,白狄和晋国讲和。
夏天,晋国联合诸侯攻打秦国。晋国人抓住了秦国的间谍,在绛市的市场上杀了他,六天后他又复活了。
在太庙举行祭祀,襄仲去世后仍然举行祭祀,这是不合礼制的。
楚国因为众舒国背叛,所以攻打舒国和蓼国,并灭掉了它们。楚王划定边界,到达滑汭。与吴国、越国结盟后返回。
晋国的胥克得了蛊疾,郤缺执政。
秋天,废黜了胥克。让赵朔辅佐下军。
冬天,安葬敬嬴。因为旱灾,没有麻,开始用葛茀(葛布)。下雨,无法安葬,这是合乎礼制的。按照礼制,卜葬要选择较远的日子,以避开不吉利的日子。
修建平阳城,这是按时记载的。
陈国和晋国讲和。楚国军队攻打陈国,达成协议后返回。
解释:
这段古文主要记载了鲁宣公八年发生的一系列事件,包括政治、军事、祭祀、自然灾害等方面。通过这些记载,可以看出当时诸侯国之间的复杂关系、礼制的重要性以及自然现象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政治与军事:晋国与白狄讲和,联合攻打秦国,显示了当时诸侯国之间的联盟与对抗。楚国灭掉舒国和蓼国,并与吴、越结盟,显示了楚国的扩张野心和外交策略。
祭祀与礼制:在太庙举行祭祀,襄仲去世后仍然举行祭祀,被认为是不合礼制的,反映了当时对礼制的重视。安葬敬嬴时,因为下雨无法按时安葬,但最终在中午完成,体现了对礼制的遵守。
自然灾害:日食和旱灾的发生,对人们的生活产生了影响,如安葬敬嬴时因为下雨而推迟,旱灾导致没有麻,改用葛布。
人物与事件:胥克因蛊疾被废黜,赵朔辅佐下军,显示了晋国内部的权力变动。楚国攻打陈国并达成协议,显示了楚国对周边国家的影响力。
通过这些记载,可以更好地理解春秋时期的历史背景、政治格局、礼制文化以及人们的生活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