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公·庄公三年
【经】
三年春,王正月,溺会齐师伐卫。
夏四月,葬宋庄公。
五月,葬桓王。
秋,纪季以酅入于齐。
冬,公次于滑。
【传】
三年春,溺会齐师伐卫,疾之也。
夏五月,葬桓王,缓也。
秋,纪季以酅入于齐,纪于是乎始判。
冬,公次于滑,将会郑伯谋纪故也。郑伯辞以难。凡师一宿为舍,再宿为信,过信为次。
注释
白话文翻译:
【经】
三年春天,周历正月,鲁国的溺与齐国的军队联合攻打卫国。
夏天四月,宋庄公下葬。
五月,周桓王下葬。
秋天,纪国的纪季将酅地献给齐国。
冬天,鲁庄公驻扎在滑地。
【传】
三年春天,溺与齐国的军队联合攻打卫国,是因为憎恨卫国。
夏天五月,周桓王下葬,葬礼被拖延了。
秋天,纪国的纪季将酅地献给齐国,纪国从此开始分裂。
冬天,鲁庄公驻扎在滑地,是为了与郑伯商讨对付纪国的事情。郑伯以国内有难为由推辞了。凡是军队驻扎一晚称为“舍”,两晚称为“信”,超过两晚称为“次”。
解释:
这段古文记载了鲁庄公三年(公元前691年)发生的一些重要事件。
1. 春季:鲁国的溺与齐国的军队联合攻打卫国,原因是对卫国的憎恨。
2. 夏季:
- 四月,宋庄公下葬。
- 五月,周桓王下葬,但葬礼被拖延,可能是因为周王室的衰落或内部问题。
3. 秋季:纪国的纪季将酅地献给齐国,这表明纪国内部开始分裂,可能迫于齐国的压力。
4. 冬季:鲁庄公驻扎在滑地,计划与郑伯商讨对付纪国的事情,但郑伯以国内有难为由推辞了。文中还解释了军队驻扎的术语:“舍”指一晚,“信”指两晚,“次”指超过两晚。
这段记载反映了当时诸侯国之间的复杂关系,以及周王室的衰落和诸侯国的内部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