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公·庄公九年
【经】
九年春,齐人杀无知。公及齐大夫盟于蔇。
夏,公伐齐,纳子纠。齐小白入于齐。
秋七月丁酉,葬齐襄公。
八月庚申,及齐师战于乾时,我师败绩。
九月,齐人取子纠,杀之。
冬,浚洙。
【传】
九年春,雍廪杀无知。公及齐大夫盟于蔇,齐无君也。
夏,公伐齐,纳子纠。桓公自莒先入。
秋,师及齐师战于乾时,我师败绩。公丧戎路,传乘而归。秦子、梁子以公旗辟于下道,是以皆止。
鲍叔帅师来言曰:“子纠,亲也,请君讨之。管、召,仇也,请受而甘心焉。”乃杀子纠于生窦,召忽死之。管仲请囚,鲍叔受之,及堂阜而税之。归而以告曰:“管夷吾治于高傒,使相可也。”公从之。
注释
白话文翻译
【经】
九年春天,齐国人杀了无知。庄公与齐国的大夫在蔇地结盟。
夏天,庄公讨伐齐国,把子纠送回齐国。齐国的小白进入了齐国。
秋天七月丁酉日,安葬了齐襄公。
八月庚申日,与齐国的军队在乾时交战,我们的军队战败。
九月,齐国人抓住了子纠,并杀了他。
冬天,疏浚了洙水。
【传】
九年春天,雍廪杀了无知。庄公与齐国的大夫在蔇地结盟,因为齐国没有君主。
夏天,庄公讨伐齐国,把子纠送回齐国。齐桓公(小白)从莒国抢先进入齐国。
秋天,我们的军队与齐国的军队在乾时交战,我们的军队战败。庄公失去了战车,乘着传车返回。秦子、梁子用庄公的旗帜在下道躲避,因此都被俘获。
鲍叔率领军队来说:“子纠是您的亲人,请您讨伐他。管仲、召忽是您的仇人,请把他们交给我处理。”于是,在生窦杀了子纠,召忽也为此而死。管仲请求被囚禁,鲍叔接受了,到了堂阜就释放了他。回来后报告说:“管夷吾(管仲)的才能高于高傒,可以让他做宰相。”庄公听从了他的建议。
解释
这段古文记载了春秋时期鲁庄公九年(公元前685年)发生在齐国和鲁国之间的一系列政治和军事事件。
- 齐人杀无知:无知是齐国的公子,被杀后齐国陷入无君状态。
- 庄公与齐大夫盟于蔇:由于齐国没有君主,鲁庄公与齐国的大夫在蔇地结盟,可能是为了稳定局势或共同对付其他势力。
- 公伐齐,纳子纠:鲁庄公出兵讨伐齐国,目的是将子纠送回齐国继承君位。子纠是齐襄公的弟弟,被认为有继承权。
- 齐小白入于齐:小白是齐襄公的另一个弟弟,他从莒国抢先进入齐国,最终成为齐桓公。
- 葬齐襄公:齐襄公是齐国的前君主,他的去世引发了齐国的内乱。
- 与齐师战于乾时,我师败绩:鲁国与齐国在乾时交战,鲁国战败,庄公失去了战车,狼狈逃回。
- 齐人取子纠,杀之:齐国抓住了子纠,并杀了他,消除了一个潜在的竞争对手。
- 浚洙:冬天,鲁国疏浚了洙水,可能是为了改善水利或防御。
【传】部分进一步解释了这些事件:
- 雍廪杀无知:具体说明了无知是被雍廪所杀。
- 齐无君也:解释了庄公与齐大夫结盟的原因。
- 桓公自莒先入:说明了小白如何成为齐桓公。
- 公丧戎路,传乘而归:描述了庄公战败后的狼狈情景。
- 鲍叔帅师来言:鲍叔是齐桓公的重要谋士,他建议杀掉子纠,并释放管仲,最终管仲成为齐国的宰相,辅佐齐桓公成就霸业。
这段古文反映了春秋时期诸侯国之间的复杂政治关系和频繁的军事冲突,以及谋士在政治决策中的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