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公·庄公二十六年
【经】
二十有六年春,公伐戎。
夏,公至自伐戎。
曹杀其大夫。
秋,公会宋人、齐人伐徐。
冬十有二月癸亥朔,日有食之。
【传】
二十六年春,晋士[插图]为大司空。
秋,虢人侵晋。
冬,虢人又侵晋。

注释

白话文翻译:

【经】
二十六年春天,庄公讨伐戎族。
夏天,庄公从讨伐戎族的战役中返回。
曹国杀了他们的大夫。
秋天,庄公与宋国、齐国联合讨伐徐国。
冬天十二月初一(癸亥日),发生了日食。

【传】
二十六年春天,晋国的士[插图]被任命为大司空。
秋天,虢国入侵晋国。
冬天,虢国再次入侵晋国。

解释:

这段古文记载了鲁庄公二十六年的历史事件,分为“经”和“传”两部分。

    • 春,公伐戎:鲁庄公在春天发动了对戎族的军事行动。戎族是当时中国西北方的游牧民族,经常与中原诸侯国发生冲突。
    • 夏,公至自伐戎:夏天,庄公从讨伐戎族的战役中返回。这表明战役可能已经结束,庄公回到了鲁国。
    • 曹杀其大夫:曹国发生了内部斗争,杀了一位大夫。大夫是诸侯国中的重要官员,被杀可能意味着曹国内部的政治动荡。
    • 秋,公会宋人、齐人伐徐:秋天,鲁庄公与宋国、齐国联合讨伐徐国。徐国是当时的一个小国,可能因为某种原因成为这三个国家的共同敌人。
    • 冬十有二月癸亥朔,日有食之:冬天十二月初一,发生了日食。古人认为日食是不祥之兆,可能预示着国家或君主的不幸。
    • 二十六年春,晋士[插图]为大司空:晋国的士[插图]被任命为大司空。大司空是负责国家工程和水利建设的高级官员,这表明晋国在加强内部管理。
    • 秋,虢人侵晋:秋天,虢国入侵晋国。虢国是晋国的邻国,两国之间可能因为领土或资源问题发生冲突。
    • 冬,虢人又侵晋:冬天,虢国再次入侵晋国。这表明虢国对晋国的威胁持续存在,两国之间的矛盾可能已经激化。

总结:

这段古文记载了鲁庄公二十六年的主要事件,包括鲁庄公的军事行动、曹国的内部斗争、鲁国与宋国、齐国联合讨伐徐国,以及晋国与虢国之间的冲突。这些事件反映了当时诸侯国之间的复杂关系和频繁的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