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公·庄公二十年
【经】
二十年春,王二月,夫人姜氏如莒。
夏,齐大灾。
秋七月。
冬,齐人伐戎。
【传】
二十年春,郑伯和王室,不克。执燕仲父。
夏,郑伯遂以王归,王处于栎。
秋,王及郑伯入于邬。遂入成周,取其宝器而还。
冬,王子颓享五大夫,乐及徧舞。郑伯闻之,见虢叔,曰:“寡人闻之,哀乐失时,殃咎必至。今王子颓歌舞不倦,乐祸也。夫司寇行戮,君为之不举,而况敢乐祸乎!奸王之位,祸孰大焉?临祸忘忧,忧必及之。盍纳王乎?”虢公曰:“寡人之愿也。”
注释
白话文翻译
【经】
二十年春天,周历二月,夫人姜氏前往莒国。
夏天,齐国发生了大灾。
秋天七月。
冬天,齐国人讨伐戎族。
【传】
二十年春天,郑伯试图调解周王室的矛盾,但没有成功。他逮捕了燕仲父。
夏天,郑伯带着周王回到了栎地,周王居住在栎。
秋天,周王和郑伯进入邬地。随后他们进入成周,取走了那里的宝器,然后返回。
冬天,王子颓宴请了五位大夫,音乐和舞蹈一直持续不断。郑伯听说后,去见虢叔,说:“我听说,哀乐如果失去节制,灾祸必然降临。现在王子颓歌舞不停,这是以灾祸为乐。司寇执行死刑时,君主都会停止娱乐,更何况是以灾祸为乐呢!篡夺王位,还有什么比这更大的祸患?面临祸患却忘记忧虑,忧虑必然会降临到他身上。为什么不接纳周王呢?”虢公说:“这正是我的愿望。”
解释
这段古文记载了春秋时期鲁庄公二十年(公元前674年)发生的一些重要事件。以下是逐句解释:
二十年春,王二月,夫人姜氏如莒。
- 二十年春天,周历二月,鲁庄公的夫人姜氏前往莒国。莒国是当时的一个小国,位于今山东省莒县一带。
- 二十年春天,周历二月,鲁庄公的夫人姜氏前往莒国。莒国是当时的一个小国,位于今山东省莒县一带。
夏,齐大灾。
- 夏天,齐国发生了一场大灾。这里的“大灾”可能指的是自然灾害,如洪水、旱灾或瘟疫等。
- 夏天,齐国发生了一场大灾。这里的“大灾”可能指的是自然灾害,如洪水、旱灾或瘟疫等。
秋七月。
- 秋天七月。这里只是记载了时间,没有具体事件。
- 秋天七月。这里只是记载了时间,没有具体事件。
冬,齐人伐戎。
- 冬天,齐国人讨伐戎族。戎族是当时中国北方的一个游牧民族,齐国为了扩张领土或防御戎族的侵扰,发动了这次战争。
- 冬天,齐国人讨伐戎族。戎族是当时中国北方的一个游牧民族,齐国为了扩张领土或防御戎族的侵扰,发动了这次战争。
二十年春,郑伯和王室,不克。执燕仲父。
- 二十年春天,郑伯(郑国的君主)试图调解周王室的内部矛盾,但没有成功。他逮捕了燕仲父。燕仲父可能是周王室的一位重要人物,郑伯逮捕他可能是为了削弱周王室的力量。
- 二十年春天,郑伯(郑国的君主)试图调解周王室的内部矛盾,但没有成功。他逮捕了燕仲父。燕仲父可能是周王室的一位重要人物,郑伯逮捕他可能是为了削弱周王室的力量。
夏,郑伯遂以王归,王处于栎。
- 夏天,郑伯带着周王回到了栎地,周王居住在栎。栎地是郑国的一个地方,郑伯可能为了保护周王,将他安置在这里。
- 夏天,郑伯带着周王回到了栎地,周王居住在栎。栎地是郑国的一个地方,郑伯可能为了保护周王,将他安置在这里。
秋,王及郑伯入于邬。遂入成周,取其宝器而还。
- 秋天,周王和郑伯进入邬地。随后他们进入成周(周朝的都城),取走了那里的宝器,然后返回。郑伯可能是为了增强自己的实力,取走了周王室的宝器。
- 秋天,周王和郑伯进入邬地。随后他们进入成周(周朝的都城),取走了那里的宝器,然后返回。郑伯可能是为了增强自己的实力,取走了周王室的宝器。
冬,王子颓享五大夫,乐及徧舞。郑伯闻之,见虢叔,曰:“寡人闻之,哀乐失时,殃咎必至。今王子颓歌舞不倦,乐祸也。夫司寇行戮,君为之不举,而况敢乐祸乎!奸王之位,祸孰大焉?临祸忘忧,忧必及之。盍纳王乎?”虢公曰:“寡人之愿也。”
- 冬天,王子颓(周王室的王子)宴请了五位大夫,音乐和舞蹈一直持续不断。郑伯听说后,去见虢叔(虢国的君主),说:“我听说,哀乐如果失去节制,灾祸必然降临。现在王子颓歌舞不停,这是以灾祸为乐。司寇执行死刑时,君主都会停止娱乐,更何况是以灾祸为乐呢!篡夺王位,还有什么比这更大的祸患?面临祸患却忘记忧虑,忧虑必然会降临到他身上。为什么不接纳周王呢?”虢公说:“这正是我的愿望。”
- 冬天,王子颓(周王室的王子)宴请了五位大夫,音乐和舞蹈一直持续不断。郑伯听说后,去见虢叔(虢国的君主),说:“我听说,哀乐如果失去节制,灾祸必然降临。现在王子颓歌舞不停,这是以灾祸为乐。司寇执行死刑时,君主都会停止娱乐,更何况是以灾祸为乐呢!篡夺王位,还有什么比这更大的祸患?面临祸患却忘记忧虑,忧虑必然会降临到他身上。为什么不接纳周王呢?”虢公说:“这正是我的愿望。”
这段古文反映了春秋时期诸侯国之间的复杂关系,以及周王室的衰落。郑伯试图通过调解周王室的矛盾来增强自己的影响力,但最终没有成功。王子颓的放纵行为被视为不祥之兆,郑伯和虢公都认为应该接纳周王,以避免更大的灾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