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公·庄公十一年
【经】
十有一年春,王正月。
夏五月戊寅,公败宋师于鄑。
秋,宋大水。
冬,王姬归于齐。
【传】
十一年夏,宋为乘丘之役,故侵我。公御之,宋师未陈而薄之,败诸鄑。凡师,敌未陈曰败某师,皆陈曰战,大崩曰败绩,得儁曰克,覆而败之曰取某师,京师败曰王师败绩于某。
秋,宋大水。公使吊焉,曰:“天作淫雨,害于粢盛,若之何不吊?”对曰:“孤实不敬,天降之灾,又以为君忧,拜命之辱。”臧文仲曰:“宋其兴乎。禹、汤罪己,其兴也悖焉;桀、纣罪人,其亡也忽焉。且列国有凶称孤,礼也。言惧而名礼,其庶乎。”既而闻之曰:“公子御说之辞也。”臧孙达曰:“是宜为君,有恤民之心。”
冬,齐侯来逆共姬。
乘丘之役,公以金仆姑射南宫长万,公右歂孙生搏之。宋人请之,宋公靳之,曰:“始吾敬子,今子,鲁囚也,吾弗敬子矣。”病之。

注释

白话文翻译

【经】
庄公十一年春天,周历正月。
夏天五月戊寅日,庄公在鄑地击败了宋国军队。
秋天,宋国发生了大洪水。
冬天,王姬嫁到了齐国。

【传】
十一年夏天,宋国因为乘丘之战,所以侵犯我国。庄公抵御他们,宋国军队还没有摆好阵势,庄公就迫近他们,在鄑地击败了他们。凡是军队,敌人还没有摆好阵势就击败他们,就叫做“败某师”;双方都摆好阵势交战,就叫做“战”;军队大败,就叫做“败绩”;俘获了敌人的杰出将领,就叫做“克”;设下埋伏击败敌人,就叫做“取某师”;京师的军队被打败,就叫做“王师败绩于某”。

秋天,宋国发生了大洪水。庄公派人去慰问,说:“天降大雨,损害了庄稼,怎么能不慰问呢?”宋国国君回答说:“我实在不敬,天降下灾祸,又让您担忧,我接受您的慰问。”臧文仲说:“宋国大概要兴盛了吧。禹、汤责备自己,他们的兴盛是突然的;桀、纣责备别人,他们的灭亡是迅速的。而且列国遇到灾祸时自称‘孤’,这是符合礼的。言辞中表现出畏惧,名称上符合礼,大概差不多了吧。”后来听说这是公子御说的言辞。臧孙达说:“他应该成为国君,有体恤百姓的心。”

冬天,齐侯来迎接共姬。

在乘丘之战中,庄公用金仆姑射中了南宫长万,庄公的车右歂孙生擒了他。宋国人请求释放他,宋公讥讽他说:“起初我敬重你,现在你不过是鲁国的囚犯,我不再敬重你了。”南宫长万因此感到羞耻。

解释

这段古文主要讲述了鲁庄公十一年发生的一些重要事件,包括鲁国与宋国的战争、宋国的大洪水、以及齐国的婚事。以下是逐段解释:

  1. 部分简要记录了庄公十一年春、夏、秋、冬四个季节发生的大事,分别是:周历正月、庄公在鄑地击败宋国军队、宋国发生大洪水、王姬嫁到齐国。

  2. 部分详细描述了这些事件的背景和经过:

    • 夏天:宋国因为之前的乘丘之战,侵犯鲁国。庄公在宋国军队还未摆好阵势时,主动出击,在鄑地击败了宋军。文中还解释了古代战争中不同战果的术语,如“败某师”、“战”、“败绩”、“克”、“取某师”等。
    • 秋天:宋国发生了大洪水,庄公派人去慰问。宋国国君表示自己不够敬天,导致天降灾祸,并接受了庄公的慰问。鲁国大夫臧文仲和臧孙达对此发表了评论,认为宋国国君的言辞和态度表明他有体恤百姓的心,可能会使宋国兴盛。
    • 冬天:齐侯来迎接共姬,说明齐国与鲁国之间有婚姻关系。
    • 乘丘之战:庄公用金仆姑射中了宋国的南宫长万,并生擒了他。宋国人请求释放他,但宋公对南宫长万进行了讥讽,导致南宫长万感到羞耻。

这段古文不仅记录了历史事件,还通过人物的言行反映了当时的政治、军事和道德观念。